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積電德國工廠今秋開建 德東地區借力升級

2024年6月14日

本周,台積電歐洲合資公司總裁披露,位於德國東部德勒斯登德新工廠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動工興建,預計2027年大規模投產。該項目有一半的投資來自政府補貼,這一點也招致人們的批評。隨著英特爾、台積電的相繼落戶,德國東部進一步鞏固其歐洲最重要半導體生產基地的地位。

https://p.dw.com/p/4h2CI
台積電在德勒斯登的新工廠將不會投入最先進製程生產線,而是聚焦於22nm、28nm成熟製程的半導體產品
台積電在德勒斯登的新工廠將不會投入最先進製程生產線,而是聚焦於22nm、28nm成熟製程的半導體產品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歐盟晶片法案》,歐洲的晶片產量應當在2030年達到全球總產量的五分之一。然而,目前這個比例僅有8%。為了實現目標,歐洲各地都在努力吸引半導體廠商落戶建廠。在德國東部地區,已經有格芯、英飛凌、博世等知名晶片企業設廠生產;英特爾、台積電等巨頭也即將入駐。

本周在巴特薩羅夫(Bad Saarow)舉行的東德經濟論壇上,多家半導體企業的高管都表示,歡迎更多競爭對手落戶該地區。格芯德勒斯登分公司的副總裁邦卡斯(Matthias Bonkaß)說:「我們感覺良好。競爭條件相似,英特爾和台積電都在德國生產,這已經是一個積極訊號。」

對於落戶東部地區的半導體企業而言,英特爾、台積電等新來者即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他們需要共同應對勞動力市場、住房市場的挑戰,還要攜手打造一條半導體產業鏈,讓歐洲能夠逐步擺脫對亞洲進口晶片的依賴。

德勒斯登近郊的博世半導體工廠
德勒斯登近郊的博世半導體工廠圖片來源: Sebastian Kahnert/picture alliance/dpa

英特爾德國經理皮埃爾(Sonja Pierer)也在論壇上表示,今後將與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友商在東部地區開展合作。「台積電落戶將讓我們在德國等地的半導體行業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

目前,英特爾正籌劃在東部的馬格德堡市興建兩條半導體生產線,耗資330億歐元,其中近100億來自德國聯邦政府補貼。根據經濟學家的測算,英特爾的新工廠有望在當地帶來每年2.5~4億歐元的稅收及社保繳費,這意味著政府補貼至遲在30年後就能回本。而且,越來越多的半導體企業落戶也有助於德國東部地區吸引專業人才回流。長期以來,該地區因產業結構不佳而困擾於人才持續流失。

英飛凌的德勒斯登工廠正在擴建
英飛凌的德勒斯登工廠正在擴建圖片來源: Robert Michael/dpa/picture alliance

台積電德國工廠:吸引全歐青年才俊

同樣在本周舉行的「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上,台積電歐洲子公司ESMC總裁克伊馳(Christian Koitzsch)也說,公司即將在德國本土設立培訓基地,為供應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吸引全歐洲的年輕人才加盟。克伊馳在柏林的此次會議上還透露,位於德勒斯登的新工廠即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動工開建,計劃在2027年投產。

台積電去年夏天宣佈在德國東部的德勒斯登成立合資公司ESMC(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台積電、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分別持股70%、10%、10%、10%。新工廠約需要200億歐元的投資其中大約50億由德國聯邦政府承擔,還有50億則來自《歐盟晶片法案》的補貼款。政府補貼的比例如此之高引起人們的批評:這意味著500萬歐元稅款承擔一個工作崗位!

克伊馳在會議上表示,公司已經和德勒斯登理工大學展開了合作,30名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項目並被派往台中的台積電培訓中心。他還透露,德勒斯登新工廠也將邀請博士研究生,讓後者有機會利用公司的設備開展研究。

按照計劃,台積電德勒斯登新工廠初期將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在柏林的會議上,德國聯邦經濟部產業政策司司長克魯提希(Bernhard Kluttig)指出,鑑於晶片在現代工業中的核心地位,屆時全德國將有超過1000萬個就業崗位與半導體行業相關聯。

ESMC總裁克伊馳在會議上也回應了外界對於德勒斯登供水系統可能不堪重負的擔憂。他說,德勒斯登市正耗資2.5億歐元建設工業專用的供水系統,直接從易北河取水過濾,完全獨立於既有的飲用水管網;新的供電系統也將大幅提升當地電網的可靠性。屆時,台積電以及同樣在大幅擴建的英飛凌工廠等其他半導體企業都能受益於升級後的基礎設施。

(德廣聯、China.Table)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