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灣應守住半導體製造

李玟儀
2021年4月22日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三在一場演講中呼籲台灣政府丶社會與台積電應共同守住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全球價值鏈專家告訴德國之聲,台積電未來仍會受到美丶中更多壓力。

https://p.dw.com/p/3sJvT
APEC Taiwan l Morris Chang, TSMC
張忠謀在周三一場演講中強調,台積電應珍惜在台灣的好處(資料畫面)圖片來源: Ceng Shou Yi/SOPA/Zuma Wir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三(4月21日)指出,半導體晶圓製造是台灣第一個在世界競爭當中有相當優勢的產業,他呼籲台灣政府丶社會與台積電應共同守住這個產業。在美國與中國進行科技角逐之時,他指台積電已是「地緣政治策略家的必爭之地」。

張忠謀周三在台北一場公開演講上說:「半導體晶圓製造是一個攸關民生丶經濟丶國防的重要產業,它也是第一個台灣在世界競爭得到相當優勢的行業,這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亦不易,期望政府丶社會丶台積電本身,努力把它守住。」

現年89歲的張忠謀於1987年成立台灣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他發展出「晶圓製造服務」的嶄新商業模式,這也讓他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推手。2020年,台積電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去年,全世界約3590億美元的邏輯半導體(Logic IC)市場中,約有四分之一為台積電製造。

張忠謀在演講中點出台灣晶圓製造的優勢,表示台灣有大量優秀丶敬業的人才,包括工程師丶技工丶作業員都願意加入製造業,「美國敬業的程度絕對不如台灣,至少工程師如此」; 台灣晶圓製造經理人皆為台灣人,在台灣能有一流的表現; 受惠於台灣高鐵丶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台積電容易大規模調動位於台灣新竹丶台中及台南製造中心的人員而不必要求員工搬家。

他說,台積電的成功是基於台灣的晶圓製造優勢,還有政府的支持。「社會,希望他們繼續支持,也要台積電珍惜在台灣的好處。」

去年5月,台積電宣佈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晶圓代工廠,此舉受到美國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的歡迎;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更宣佈要大幅增加對美國國內半導體業的投資。

張忠謀罕見對此提出見解,他對比美國與台灣的晶圓製造條件,稱美國製造的單位成本顯著較台灣高。他解釋,美國在土地丶水丶電方面雖然佔優勢,但在人才方面處於弱勢,若從台灣派遣人員到美國當地,其經營能力在美國未必能一流發揮; 他還強調,在美國難以像在台灣一樣進行大規模製造業人員的調動,「這個你去亞利桑那怎麼做?」

針對美國聯邦政府給予的半導體製造補貼,張忠謀將補貼形容為「胡蘿蔔」,但以「棍子」暗指美國政府給的壓力。「又有胡蘿蔔,又有棍子,」他說,「暫時的丶短期的津貼不能夠彌補長期的競爭劣勢。」

專家: 戰略需求為首要

US-Diplomat Keith Krach in Taiwan | Präsidentin Tsai Ing-wen
美國主管經濟成長丶能源與環境的前任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左) 去年9月訪台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受邀參與在台灣總統蔡英文(中)官邸的晚宴。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P/picture alliance

「台積電未來將會繼續受到中丶美雙邊及其盟友的壓迫。」專門研究全球價值鏈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高級講師卡普裡 (Alex Capri) 告訴德國之聲,對台積電來說,到台灣以外設廠當然會更貴丶更沒效率,但當前「地緣政治的首要性已經被擺在單純的經濟之上了」。

卡普裡說,台灣在過去30丶40年受惠於自由貿易,企業可以自由地合理化供應鏈在哪邊最有優勢,只不過,世界現在正面臨戰略產業「脫鉤」,對於台積電這樣的公司來說,台灣仍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研發和製造的重心,但是它必須將其能力「複製」到台灣以外的在地化市場,以符合當地的戰略需求。

至於台積電與其他國家的競爭,張忠謀直指,在中國過去20年幾百億美元的補貼之後,中國的半導體製造仍然落後台積電五年以上,邏輯半導體的設計仍落後台灣和美國一到二年。「大陸現在還不是對手丶還不是對手,尤其在晶圓製造方面。」

但他說,南韓的三星電子在晶圓製造方面是台積電的強勁對手,因為南韓的優勢與台灣相似,包括人才丶人員調動便利都是。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