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罷捷案」未通過 學者擔心政治鬧劇

文山
2021年2月6日

周六傍晚,罷免高雄市鳳山區議員黃捷公投結果揭曉,贊同罷免票約5.5萬,反對罷免票則有超過6.5萬張。無黨派人士、受到綠營支持的黃捷因此保住了她的議員席位。關注台灣政黨政治的美國學者則呼籲,台灣應當修訂選舉法規,避免罷免案被用作政治報復工具。

https://p.dw.com/p/3ozDC
Taiwan Huang Chieh
高雄市議員黃捷圖片來源: Kaohsiung City Council

(德國之聲中文網) 高雄市選舉委員會指出,這是高雄地方自治史上首次針對市議員的罷免公投。根據相關法規,只有當贊同罷免的票數大於反對票、且達到選民總數1/4以上(即72892票)時,罷免案才會通過。

而根據2月6日傍晚揭曉的公投結果,贊同票既沒有超過選民總數1/4、也低於反對票。

這起罷免案早在去年1月25日就發起了聯署。當時,國民黨籍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正受到罷免的威脅,他的支持者即"韓粉"遂將罷免市議員黃捷作為反制手段。黃捷當時仍屬於被視為"泛綠"陣營的時代力量黨,在罷免韓國瑜的運動中非常活躍。

在去年6月韓國瑜輸掉公投、遭到正式罷免之後,針對黃捷的罷免案聯署行動明顯加速。12月18日,罷免黃捷公投案正式成立,並且定於2月6日投票。

Han Kuo-yu Taiwan PK
韓國瑜去年6月被公投罷免高雄市長職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美國學者:鬧劇連連 應修訂法律

這也是台灣近期的又一樁罷免公投案。三個星期前的1月16日,民進黨籍的桃園市議會議員王浩宇在輸掉了公投,遭到正式罷免。

專門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者南樂(Lev Nachman)認為,台灣選舉法規為罷免公投制訂的門檻過低,以至於罷免案儼然成為了政黨之間相互報復的工具。

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王浩宇輸掉公投、遭到罷免,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也因此鼓舞了想要罷免黃捷的政治力量。"她非常積極地推動罷免韓國瑜,也正是因此而出名,因此現在針對她的罷免案也十分具有象徵意義。在投票前,許多藍營人士都認為這是對台灣、民進黨、蔡英文的一次考驗。不過鑑於最新的公投結果,國民黨處於一個挺尷尬的境地,也許他們會後悔如此操作這個議題。"

南樂認為,罷免案門檻過低,導致地方公職人員會因為其他縣市的投票結果而遭到懲罰,這並不合理。"台灣在經歷了這兩年的多樁罷免案後,有必要就選舉法規的修訂問題展開公開討論,探討是否要微調一下罷免案的門檻。但願在連續多樁罷免案鬧劇後,有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可是現在並沒有這個跡象,今後依然會有人利用罷免案。"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