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欣喜終結地雷

2013年6月11日

台灣於2006年立法,承諾不再製造以及運輸地雷,並在7年內完成掃雷工作。如今達成目標,國防部將在6月14日正式對外展示排雷成果。

https://p.dw.com/p/18neV
Das Minenräumungsteam im Einsatz in Jinmen, Taiwan
圖片來源: DW/A. Zhixian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年國民黨撤到台灣後,在金門、馬祖前線埋下約十萬枚地雷,防禦共軍侵台。如今,兩岸關係改善,戰爭威脅減低,先前布下的地雷反而成為傷害自己同胞的凶器,因為有不少當地居民誤踩地雷受傷,甚或喪失性命。

2006年通過排雷立法

近幾十年來,台灣軍方為了因應地方建設的需求,陸續拆除當年在金門、馬祖所布下的地雷,但是進度緩慢。使得台灣和其他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列"受地雷威脅的地區"。為了徹底擺脫地雷的威脅,也為了響應國際反雷公約的人道精神,台灣於2006年完成" 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的立法,承諾不再製造以及運輸地雷,並在7年內完成"無雷家園"的目標。

Das Minenräumungsteam im Einsatz in Jinmen, Taiwan.
金門的排雷隊圖片來源: DW/A. Zhixian

一九九七年"禁止地雷條約"或稱"渥太華條約"正式通過,台灣因非聯合國會員國,未簽署條約。但以服務身心障礙者起家的"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卻在一九九七年加入"國際反地雷組織"(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簡稱ICBL),並在國內積極推動相關補償條例的立法。該基金會國際發展處張心蕙處長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談到,該基金會至今已協助115名台灣的雷傷者依法向政府請求賠償。另外,該基金會也和立法委員合作推動渥太華公約在台灣的立法,因此促成後來的"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草案"的立法成功。

昔日戰地 今日綠色"無雷島"

國防部自2006年開始積極由陸軍工兵部隊試行自力排雷,隔年成立排雷大隊,專責執行排雷任務。除了自力排雷,國防部還委託外國公司協助排雷,共排除313處雷區,面積達390萬平方公尺。當年協助推動該條例的民進黨立法委員蕭美琴在接受德國之聲的訪問時,表示認可國防部的積極配合。

Taiwan - Minenräumung
台灣正式成為無雷家園圖片來源: DW/A. Zhixian

不久前,金門軍方和居民更在曾是雷區、未爆彈儲存與處理場所的金沙鎮狗嶼灣等地廣泛植樹,全力綠化這座昔日軍事堡壘。從前金門90%的海岸線佈滿地雷,如今鏟除地雷後,終於還給當地居民和觀光客一大片安全、寧靜又美麗的海灘。

基金會: 應承諾永不使用和儲存地雷

國防部將在6月14日正式對外宣佈:所有已知雷區全面排除。多個非政府組織也將在同日舉辦活動來紀念這一階段工作的完成,包括在原先佈滿地雷的金門慈堤沙灘舉辦千人"捲起褲管"健走活動等。

Taiwan - Minenräumung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處長張心蕙圖片來源: DW/A. Zhixian

張心蕙雖然滿意軍方排雷的成果,但表示未來還要爭取國防部更多的讓步,希望台灣能達到渥太華條約的所有要求:不再使用、儲存、製造和運輸地雷。目前台灣軍方仍保留儲存殺傷性地雷的權利,並且不排除在戰爭爆發時使用這些武器。張心蕙認為:"這些武器對保衛國家安全的作用小,但是對老百姓的危害卻是巨大的。它沒有合理化到必須使用這些武器。"該基金會下一階段將倡議:4年內完全摧毀庫存的地雷,並承諾永遠不再使用地雷,讓台灣真正的和國際接軌。

民進黨立法委員蕭美琴則強調,台灣根本不可能再使用地雷,她說:"台灣沒有使用地雷的需要,我們現階段的國防戰略以及現代化的戰爭並沒有使用地雷的需求。"

作者:邱璧輝(台北)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