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人對中國好感超過反感?專家這樣解讀

2018年6月19日

兩岸關係因著種種衝突愈來愈冷,但台灣有民調顯示,台灣人對中國的好感不跌反升,而且好感度最高的竟然是年輕一輩。不過有學者認為這未必反映主流民意風向改變。

https://p.dw.com/p/2zqDz
China Nationaltag Goldene Woch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民意基金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在6月11至12日以電話抽樣訪問了1073人。受訪者被詢問對10個地區的觀感,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各國、中國、新加坡、日本、南韓、北韓、俄羅斯和菲律賓。

如果計算「淨好感」(好感減去反感),新加坡以82.8%位居榜首,亞軍和季軍是加拿大和日本,分別取得78.1%和73.6%淨好感率。

兩岸媒體最關注的是,台灣受訪者對中國的好感度首次超越反感度,「非常好」和「還算好」總共有48.8%,「非常不好」和「不怎麼好」則有43.9%。淨好感率由去年的-3%變成今年的4.9%,上升了7.9個百分點。不過中國在10個地區中仍然處於下游,排名倒數第三,僅高於菲律賓和北韓。相比對日韓和歐美的好感度,也遠遠落後。

用年齡層劃分的話,25至34歲一輩對中國的好感度最高,達到60.7%;反感有36.3%,是各年齡層中最低。至於淨好感率最低的是65歲或以上年長一代,只有-16.9%。

調查也問受訪者,覺得中國近期在外交和航空公司改名上的行為是否正當,結果79.1%的人認為不正當,覺得正當的僅有11.9%。

學者﹕對經濟不滿的情緒反射

台灣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主因是台灣經濟沒有明顯改善,大家對現況和蔡政府表現的不滿,投射到對中國的好感,我覺得是一種情緒反映和反射作用。」

至於中國的對台政策是否達到效果,范世平認為普遍台灣民眾仍對中國的打壓感到不滿,不過民進黨也要感到憂慮﹕「即使他們想以台灣外交被打壓製造對中國的仇恨,但因為經濟狀況不好,這個效果可能很難達到。」他也指出,往往在政黨輪替時,民眾對對岸的觀感也會慢慢傾向另一方,這次民調結果比較是「情緒宣洩」,未必反映台灣主流民意改變。

李芊(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