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海局勢日趨緊張 中美關係面臨考驗

2021年10月12日

台海局勢日趨緊張,而中美兩國也爭先在台灣問題上發出明確的訊號。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中美這兩個核武大國是否能夠把握好分寸,避免擦槍走火引爆衝突。

https://p.dw.com/p/41Zx2
Taiwan Symbolbild Konflikt mit China
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美之間存在一系列爭議問題,而最有可能引爆軍事衝突的顯然是台灣問題。北京認為台灣是分裂一省,是其實現國家統一的重要目標。而美國則視民主的台灣為其重要盟友。

本月以來,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中國戰機數量創下了記錄。台灣國防部長也發出警告稱,2025年,北京將擁有全面進攻台灣的實力。

與此同時,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則加強了對台灣的支持力度:日本主張台灣加入CPTPP自由貿易協定,而澳洲则同美國和英國簽署了新的防禦協定AUKUS, 以回應中國的擴張行為。

史丹佛大學及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人員瑪斯特羅( 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北京頻繁出動軍機,與其說是為了在近期內攻打台灣做準備,倒不如說是為了發出某種訊號。她表示:"他們是要告訴台灣,沒有人會幫助你們。無論是AUKUS協定,還是日本的聲明,都不會改變北京的戰略計劃。"

1979年,美國同北京建交,但同時也承諾向台灣提供用於自衛的武器。儘管這些對台關係的規定,令北京大為不滿,但卻基本確保了台海的和平。

China - Xi Jinping in Beijing
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再度強調「統一台灣」的決心。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前不久的表述,足以說明中美之間擦槍走火的風險有多大。米利表示,前總統川普任期最後幾月出現混亂局面後,他曾致電中國軍方將領,告知對方川普总統並沒有對中國發動進攻的意向。

上周,拜登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蘇黎世同中國高級外交官楊潔篪會談期間,也談及了台灣問題。在回應BBC記者有關美國是否會武力捍衛台灣時,蘇利文表示:"這麼說吧,我們現在就會採取一切措施,避免出現這樣的場景。"而五角大樓一位官員也向法新社證實,美國特種部隊正在對台灣軍隊提供培訓。

不過,拜登政府至今仍未將一項已經被提上日程的建議付諸實踐:即將事實上的駐台外交機構台北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以結束過去幾十年的外交辭令。

瑪斯特羅認為,採取這樣的措施意義不大,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為這樣一來,無論華盛頓怎樣解釋,北京都會堅信美國在支持台灣搞獨立。瑪斯特羅說:"我認為,在對台軍售等問題上,美國值得冒險,因為這畢竟有利於台灣增強防衛能力,能夠延長一些抵禦的時間。但更改名稱這樣的舉措,雖然能展示美國不惜一戰的決心,但最終只會強化中國攻打台灣的決心。"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學者郭育仁表示,川普时期美國所作出的努力旨在讓北京明白,北京耀武揚威的行為只會"損害中國的自身利益並破壞台海的穩定。"

在北京,很多人認為美國目前正在走向衰落,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在不失時機地煽動民族主義。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習近平最近也在修正對台灣發出的訊號。在周六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的講話中,習近平表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

通常持鷹派政治主張的保衛民主基金會研究員辛格頓( Craig Singleton)表示,習近平的此番表述非同尋常,既有務實態度,也很有分寸,華盛頓應當予以關注。他表示:"繼續滿足台灣對大型及昂貴武器系統的渴望意義不大,因為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一旦開戰,這些武器系統幾個小時內就會被中國軍隊所摧毀。"辛格頓認為,美國更應當對中國不斷加大對台灣的恐嚇做好準備,"在戰爭邊緣的灰色區域開展長期競爭。"

而鴿派的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 的中國問題專家斯威納( Michael Swaine)前不久撰文指出,北京一直在對台灣的政治發展、而不是軍事發展做出回應。也就是說,中美雙方應加強對話,在"軍事恐嚇和政治和解之間"找到平衡。對於事態升級,雙方都負有責任。

(法新社)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