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古巴危機50周年

2012年10月14日

50年前,古巴危機爆發,美蘇兩大核武國因相互忌憚而避免了一場核子大戰的爆發。今天,各核國家利益不同。新的核秩序有多穩定?

https://p.dw.com/p/16NsE
Ein Atompilz steigt nach der Explosion einer Atombombe 1971 über der französischen Pazifikinsel Mururoa in die Höhe. Die mehrmonatige Kernwaffenversuchsreihe im Jahr 1971, die am 5. Juni begann, umfaßte neben der Zündung einer taktischen Atombombe Versuche mit Wasserstoffbomben und Sprengkörpern von geringer Stärk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屏住呼吸:1962年10月14日,美國的憂慮得到證實。蘇聯在古巴部署帶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距離美國弗羅裡達州不到200公里。由此,蘇聯不單對美關塔那摩軍事據點構成威脅,也直接影響到人口密集的美國東海岸。10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發表電視講話,要求蘇聯人無條件撤走導彈。當時,美空軍已進入二級戰備狀態--開戰前的最後一級。世界可能還從未如此接近一場核子大戰。

10月28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作出讓步,沒有讓古巴危機演變成一場核災難。專家認為,這首先是出於美蘇雙方的考慮:這兩個超級大國都不能確定,實施核打擊後,對方是否還有能力回擊。數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似乎由此發揮出穩定態勢的作用。

Brennstäbe in Atomanlage Buschehr Quelle: aeoi.org.ir (Abkürzung für die Webseite Atom Energy Organisation Iran)
伊朗布希爾核設施的燃燒棒圖片來源: aeoi.org.ir

更多核國家

雷根斯堡大學教授邁耶-瓦爾澤(Reinhard Meier-Walser)認為,冷戰結束後,這種"恐懼的平衡"不復存在。"我們今天的問題是,儘管大國核裁軍,但我們不知道新的核國家是否會因恐懼而保持克制。"

除"正式"的核國家美、俄、英、法、中之外,以色列、印度以及政局不穩的巴基斯坦、獨裁的北韓都擁有核武器。9月底,北韓副外長朴吉淵(Pak Kil Yon)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稱,"星星之火"就可能在朝鮮半島引發一場核子大戰。還有伊朗,與其餘4個"非正式"核國家不同,伊朗是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字國,但其核計劃卻備受爭議,此外還對以色列發出攻擊性的言辭。"恐懼的平衡"如今不再有效了嗎?

(FILES) This file picture taken on January 6, 2004 shows the father of Pakistan's nuclear bomb Abdul Qadeer Khan (L) talking to an unidentified official during the closing session of the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 summit in Islamabad. Disgraced Pakistani nuclear scientist Khan, who underwent cancer surgery two years ago, has been hospitalised with a suspected infection, the army said on March 5, 2008. Khan, the father of Pakistan'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me, has been under house arrest since early 2004 when he confessed to passing atomic secrets to Iran, North Korea and Libya. AFP PHOTO/Aamir QURESHI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AAMIR QURESHI/AFP/Getty Images)
巴基斯坦核工程師阿布杜勒‧卡迪爾‧汗(圖左)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轉移國內矛盾,爭取地區霸權

北韓和伊朗都是不民主、在國際社會受孤立的國家,兩國經濟也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所的沙珀(Annette Schaper)表示,在這種處境下,被孤立國家往往向外作出攻擊姿態,利用外部矛盾轉移國內視線。伊朗的核計劃主要是為了尋求地區的掌控權。沙珀擔心,在伊朗的威脅下,沙烏地等國會開始一場軍備競賽,從而導致地區不穩定加劇。

印巴--不平等的對手

巴基斯坦則存在核武器可能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的威脅。巴核工程師阿卜杜勒‧卡迪爾‧汗(Abdul Qadeer Khan)的網路多年向外散播核技術。專家沙珀認為,伊朗、以前的伊拉克甚至利比亞的秘密濃縮設備都出自這位巴基斯坦人的網路。此外,巴基斯坦本國自1947年獨立後與印度陷入衝突,不斷擴充軍備。不過,兩國在地域上是鄰邦,經濟和國際地位也頗有差異。

專家邁耶-瓦爾澤強調,所謂"恐懼的平衡"要發揮作用,需要一系列前提條件,包括常規武器的打擊力度,政治領導者的決策。依靠這樣的平衡來維護穩定,顯然存在危險。

A group of journalists walk down a road in front of North Korea's Unha-3 rocket, slated for liftoff between April 12-16, at Sohae Satellite Station in Tongchang-ri, North Korea on Sunday April 8, 2012. North Korean space officials have moved a long-range rocket into position for this week's controversial satellite launch, vowing Sunday to push ahead with their plans in defiance of international warnings against violating a ban on missile activity.(Foto:David Guttenfelder/AP/dapd)
北韓東倉裡試射場圖片來源: dapd

作者:Christina Ruta  編譯:苗子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