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北韓疫情:發熱病例近兩百萬 欲學中國力不從心

2022年5月19日

北韓官方公佈的累計發熱病例已接近200萬例。有韓國媒體透露,北韓本周可能從中國運回了新冠藥品。此前表示要借鑑中國抗疫經驗的平壤其實並無法採取中國式的封控措施。

https://p.dw.com/p/4BZtB
Nordkorea I Coronavirus I Kim Jong-un
有分析猜測,北韓有可能故意少報死亡人數,以減少對專制領導人金正恩的政治影響圖片來源: KCN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朝中社周四(5月19日)報導,北韓國家緊急防疫司令部通報,17日晚間6時至18日晚間6時,新增發熱病例超26.227萬例,死亡1例;從上月底至今,北韓累計報告發熱病例已接近200萬例,死亡63例。

北韓官方上周首次證實平壤發現了首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當局通報的"發熱"死亡病例中,有多少同新冠病毒感染有關,目前尚不清楚。韓國世宗研究所的北韓問題專家鄭相昌(Cheong Seong Chang)向法新社表示,將這些病例均視為新冠感染"並不為過",因為北韓缺乏相應的檢測條件。

美聯社則援引專家分析指出,相比估計的感染人數,北韓報告的死亡人數卻少得出奇。該報導稱,北韓的疫情可能比官方報告的更嚴重,北韓有可能故意少報死亡人數,以減少對專制領導人金正恩的政治影響。

災難性影響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本周二警告,北韓缺乏檢測能力、基本藥物和設備,應對這一危機的醫療基礎設施非常有限。在沒有任何疫苗接種的情況下,新冠病毒的傳播可能會對該國的人權狀況產生災難性影響。

曾從事北韓衞生保健項目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全球衞生專家朴基(音譯,Kee Park)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預計,由於加強了防疫措施,北韓新病例的增速應將開始減緩,但鑑於該國的病例規模,北韓要為已有的大量新冠患者提供治療將是一個挑戰,死亡人數可能會接近數萬人。

Nordkorea COVID-19 | PyongyangLife
北韓官方上周首次證實平壤發現了首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圖片來源: Cha Song Ho/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韓媒:北韓或從中國運回抗疫物資

目前尚不清楚北韓承認疫情是否傳達了接受外部幫助的意願。中國和世衛組織都曾表示願意向北韓提過願意提供新冠疫苗,但北韓尚未接受。針對韓國發出的防疫合作提議,韓聯社周四報導稱,雖然北韓已連續四天未做出任何回應,但政府仍表示將耐心等待,而若溝通不順利,還將探索通過國際機構提供援助的方案。

另據韓聯社周二援引多名消息人士報導,北韓國營航空公司高麗航空的3架飛機前一天上午飛抵中國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裝載醫藥品,並於當天下午返朝。這是北韓自2020年1月鎖國防疫以來高麗航空飛機時隔兩年零4個月造訪沈陽。消息人士指出,飛機上只裝載了醫藥品,並沒有中方人員搭乘。該通訊社分析,根據朝方日前請求中方提供抗疫物資援助等情況推測,北韓此次可能從中國運回了防治新冠病毒的醫藥品。一名消息人士向該通訊社表示,疫情下北韓通過陸運接收物資援助受到諸多制約,選擇空運旨在更加快速地運輸大量物資。

當被問及北韓是否已向中國提出提供抗疫物資請求和中國是否已向北韓提供抗疫物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周一的例行記者會沒有作出正面回答,僅表示,中朝雙方有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中方願同朝方一道,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相互支持、加強合作。

抗疫經濟兩手抓

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北韓當局也需要努力防止該國經濟進一步惡化。朝中社在周四的另一篇報導中強調:「國民經濟各部門在分地區、分單位封閉的條件下,一邊嚴格落實黨和國家採取的防疫措施,一邊最大限度地促進生產。」 類似論調已多次出現在近日的朝中社報導中。

雖然金正恩此前表示可以借鑑中國的抗疫經驗,但是實際上北韓督促繼續促進生產的策略和中國有所不同。國際衞生專家認為,如果北韓人被置於中國那種極端封控之下的話,北韓政府將無力提供滿足基本需求的物資。韓國翰林大學醫學中心的傳染病專家雅各布‧李(Jacob Lee)向《紐約時報》分析:「對北韓人來說,這意味著他們要回到配給制度。我懷疑這種做法的可行性,因為就連中國也在為被封城市的居民提供物資和食品供應方面遇到了困難。」該報援引公共衞生專家警告,金正恩想按照中國模式去做的願望只會令這場正在迅速蔓延的災難惡化。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