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華約組織」何以消亡

Rosalia Romaniec2016年7月1日

25年前,華沙條約組織解散。幾年後,北約的西部邊界向東移動。直至今天人們還能感覺到這一政治後果。

https://p.dw.com/p/1JHbh
Tschechoslowakei Warschauer Pakt Soldatengrupp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戈爾巴喬夫(Michail Gorbatschow)極力促成了華沙條約組織的消亡,但是他又不願意近距離地看到它的解體過程。1991年7月1日東歐集團國家在布拉格會晤,戈爾巴喬夫只派了他的副手亞納耶夫(Gennadi Janajew)前去參加。曾經的異議人士,當時已經擔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的哈維爾(Vaclav Havel)在會議上宣佈:"從今天開始華沙條約不復存在"時,所有在場的人都熱烈鼓掌,只有亞納耶夫例外。

前東德說"再見"

這個東歐聯盟生存了36年之久。1955年5月,當時的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波蘭7國在華沙簽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從而創建"華沙條約組織"。七國也是以此對聯邦德國加入北約作出反應。然而事情很快表明,華沙條約不僅僅是一個國防聯盟,而且也保障了蘇聯在東歐的政治控制。1956年匈牙利人民起義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被華沙條約國的軍隊鎮壓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Warschauer Pakt - Einmarsch in die Tschechoslowakei
1968年8月21日華沙條約組織的軍隊進兵布拉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0年代東歐開始出現政治變革:波蘭團結工會工人運動、蘇聯改革以及之後的鐵幕落下和柏林牆倒塌-在這不久之後的兩德統一談判等等。時任聯邦總理柯爾的顧問特爾契克(Horst Teltschick)在回顧當年的局勢時說:"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澄清,例如統一後的德國是否還能成為北約成員國,以及蘇聯人何時撤離等等"。他強調,除了貸款之外,對莫斯科作出的安全政策方面的承諾是促使戈爾巴喬夫妥協的主要原因。

這些承諾包括放棄使用"A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統稱),以及不在德國東部聯邦州部署北約部隊等。

1990年9月,也就是德國統一後沒幾天,東德宣佈退出華沙條約。幾天之內,就有大約36萬東德人民軍軍人成為北約士兵。截至1994年,大約同等數量的蘇軍士兵撤離東德。當時的西德波昂政府為此向莫斯科支付了近40億德國馬克。

連鎖反應

德美歷史學家賈勞什(Konrad Jarausch)認為,兩德的統一為後來的北約擴大奠定了基礎。當前東德退出東歐聯盟時,戈爾巴喬夫做的還是完全另外一種想像。他認為東、西方之間的敵視從此結束。90年代初擔任保加利亞國防部長的魯德哲夫(Timider Ludzhew)回憶說:"當時戈爾巴喬夫用了'我們共同的家'一詞並承諾,如果歐洲產生了一個新的安全結構,蘇聯願意解散華沙條約。"

Gorbatschow wiedergewählt
促成華沙條約組織解體的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圖片來源: AP

時過不到半年,昔日的東歐盟國在布達佩斯將一個軍事機構轉換為一個政治機構,蘇聯抵制此次會晤。之後又過了3個月,到了1991年7月1日,華沙條約國在布拉格宣佈蘇聯的政治霸權結束,而戈爾巴喬夫拒絕親自出席此次峰會。

違背諾言

當時,戈爾巴喬夫希望歐洲不久就能產生新的安全機制。然而,儘管"華約"解體,北約卻沒有隨之消亡,而是很快擴大。因為昔日東歐盟國希望盡快改換門庭,投奔到北約的保護傘之下。

Russland Truppenparade des Warschauer Paktes in Moskau 1985
198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參加莫斯科閱兵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Tass

當年擔任戈爾巴喬夫顧問的俄羅斯政治學家加爾金(Alexander Galkin)回憶說,當時美國向莫斯科承諾,北約沒有打算東擴。他說."今天看來,口頭承諾很少算數。"

然而德國歷史學家溫克勒爾說,戈爾巴喬夫從沒有要求西方做出北約不會東擴的承諾。他表示,"對此至今人們還在熱烈辯論,而有關北約不會東擴的承諾不過是傳說,可以打入歷史冷宮。"

渴望得到保護

前東德退出華沙條約後,先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表示了願意加入歐盟的願望。

1990年代初還駐扎著6萬蘇聯士兵的波蘭,也希望盡快加入西方聯盟。但是波蘭並不想公開、大聲地表達這一願望。前波蘭外長斯庫比謝夫斯基(Krzysztof Skubiszewski)之後表示,因為"1991年對我們來說成為北約成員不現實……在同北約秘書長會晤時我明確表示了波蘭希望獲得北約保護的願望,沒有馬上提出希望成為北約成員的問題。"

隨著1991年年中,華沙條約組織解散以及之後蘇聯的崩潰瓦解,這一進程獲得了新的動力。北約先是吸收了地理上與其成員國接壤的國家。1999年,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相繼加入北約。而保加利亞等其它國家則又等了5年,直到2004年也成為北約成員。

NATO Hauptquartier in Brüssel
昔日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幾乎全部加入北約圖片來源: DW/B. Riegert

計劃於7月8日至9日在華沙舉行的北約峰會肯定會回顧到這一歷史事件。在冷戰結束25年後的今天,北約打算在東歐強調它的存在,而且選的恰恰是昔日東歐社會主義集團成員國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的地方:華沙。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