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冠狀病毒快速檢測問答

2020年3月7日

快速檢測必須限於疑似感染病例,普檢則既不可能也無意義。以下這篇文章向您解釋:誰該被檢測、檢測過程是怎樣的、是否很快就會有更簡單的快速檢測手段。

https://p.dw.com/p/3Yqjz
China Coronavirus Symbolbild
德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檢測費大約為200歐元圖片來源: Reuters/D. Ruvic

(德國之聲中文網)迄今,既沒有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也沒有疫苗。直到研發出相應的疫苗,並完成所有對副作用的檢測、獲衞生當局批准、大批量生產、最終全球供應,至少需要18至24個月。此後,人們尚需接種疫苗。

因此,未來數月裡,做可靠的檢測是最有意義的措施,以能至少減慢病毒的擴散速度。經由快速檢測,感染者和可能的"熱點"可以被找出來。而只有這樣,感染者可以被隔離,--不論是在醫療設施裡還是在症狀較輕的情況下宅家。

然而,若遇感染高峰期,即使是在發達國家,醫療系統也很快會力不從心。所以,快速檢測必須限於真正的疑似病例,普檢既不可能也無意義。

檢測誰?

根據現有的認識,僅在風險地區逗留過,還不足以構成被送檢的理由。另外,並非每個打噴嚏或咳嗽的人都意味著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不過,誰若有"病因不明的"病毒性肺炎症狀,比如,咳嗽、發燒、呼吸困難,而且曾與感染者有過接觸或曾在高風險區逗留過,則應被定義為疑似感染病例。

最終,是否對當事人做冠狀病毒檢測的決定由大夫作出。不過,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說法,對某些呈現流感症狀的病人也會做抽檢,以確定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在德國,約200歐元的檢測費由醫療保險公司承擔,前提是,當事人必須由大夫確認為疑似病例。

Südkorea Gwangju | Menschen werden in Autos auf Covid-19 getestet
韓國多個城市實施車上快速檢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NA

如何檢測?

多數情況下,檢測時,從當事人咽部和扁桃體取出分泌物。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建議,若是確認的疑似病例,則不僅要從上呼吸道取樣,而且也要從深部呼吸道取樣,例如,從支氣管即肺部咳出的痰。

取樣後做什麼?

樣本送入診斷實驗室,檢測裡面是否有冠狀病毒。其方法基於一種所謂的PCR(聚合酶鏈反應技術),長約5小時的這一手段目前已成為實驗室的標準程序。它們也被用於確定基因疾病或確定親子關係。

PCR的原理是,通過加熱複製並繁殖DNA模板,以便尋找例如冠狀病毒這樣的特殊的病毒模板,檢測結果將顯示,體內是否以及有多少病毒。涉及病毒感染,人們稱之為"病毒載量"。

當事人如何得到訊息?

檢測本身延續5小時,再加上送抵實驗室的時間。檢測結果通常在一、兩天後出來,然後,由大夫通知病人。

若檢測結果呈陽性,除病人外,有關的衞生當局也會立即被告知。之後,某些情況下,當事人會被指定住院,送入專門的隔離病房,接受保護措施。

若病情較輕,當事人也可以在家隔離,前提是,不會感染第三者。

檢測結果一清二楚?

檢測本身毋庸置疑,不過,即使結果呈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感染了冠狀病毒。因為,若取樣錯誤、樣本運輸出錯、或者,取樣時間不當,都可能錯誤地導致陰性結果。正因此,疑似病例要多次檢測。

Deutschland | DNA Analyse | Landeskriminalamt
即使結果呈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冠狀病毒的可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ildfunk/S. Hoppe

是否有更簡便、更快速的檢測手段?

正如上面所述,應用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診斷需要世界很多地方所缺少的特殊的實驗儀器和高質技術人員。即使是在發展良好的中國,由於病例過多,檢測能力也很快供不應求。在歐洲和美國,檢測所需的某些材料和醫療設備已出現供應瓶頸。

至遲在爆發慘痛的埃博拉和茲卡病毒瘟疫後,科研人員們意欲研發出用於病毒檢測的攜帶型儀器,以能使當事人在條件較差的醫院或在自己的家鄉及家中檢測。

全球範圍內,目前已有相關研究,並已經有了首個類似於血糖檢測那樣的很有希望的簡單的快速檢測手段。中國國家衛健委公佈的一種血滴快速檢測方法只需15分鐘便能確認免疫球蛋白。這種蛋白是人體在受到新感染後首先產生的抗體。

新加坡Duke-NUS醫學院也開發出了一種類似的抗體檢測手段。據稱,該國衞生部已成功試驗了這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