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共和」還是「復辟」?

2002年4月18日

德國統一12年後,破落的昂納克時代的「共和國宮」仍然像是一塊醜陋的膏藥貼在柏林心腹部位。有人要在這昔日普魯士皇宮舊址重建皇宮,有人要把這當年的民德權力中心改建成德國的「哈佛商學院」。無論哪一種方案,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錢。

https://p.dw.com/p/26Gb
施普雷河畔的「共和國宮殿」,圖片深處的圓頂建築是柏林大教堂。圖片來源: AP

兩德統一後,不只是柏林牆被拆掉了,整個柏林都變成了一個大建築工地。昔日的帝國議會大廈及附近地帶被改造成聯邦議會大廈和政府機構中心,波茨坦廣場建成了以索尼中心為主要建築群體的娛樂如購物中心。只有在柏林的最中心地帶還有一塊廣場和兩個建築物,如何改造和重建,柏林人對此爭吵了十多年,而且看來還要爭論幾年。

從封建王朝的「慾望花園」到人民群眾的廣場

這一塊廣場現在叫作「皇宮廣場」,它是當年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的皇宮-霍恩索倫城市宮殿所在地,是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時代的政治權力中心。這座有500年歷史的巴洛克風格宮殿一直是霍恩索倫王朝的寢宮或者是用來舉行重大國事活動和招待國賓的宮殿,總共有一千多個房間,其中最著名的是「白色大廳」。1918年帝國時代結束後,宮殿被改為藝術博物館和科學院,二戰中皇宮被戰火嚴重毀壞。1950年,東德統一社會主義黨總書記烏爾布裡希不顧來自西德的抗議,下令把戰火後殘存的宮殿炸平,以把這一封建王朝的尋歡作樂的花園和廣場變成「人民群眾遊行慶祝的大廣場」。

歷史的縮影

這樣,在原來的皇宮廣場上變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廣場」,殘存的皇宮只保留了一個門樓,並以這一門樓為中心建成了一個新樓,作為東德國務院辦公樓。之所以保留了一個舊門樓,是因為1918年11月9日,在霍恩索倫王朝垮台的權力真空與政治混亂中,德國共產黨奠基人卡爾.李卜克內西曾在這一門樓的陽台上宣佈成立「自由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3年到1976年在廣場上建造了外牆為古銅色玻璃的長方形建築-「共和國宮」,即東德的「人民大會堂」,除了作為「人民議會」的議政場所,節假日裡還經常舉辦些普通勞動人民的晚會和舞會。1990年東德結束聲明和與德國統一的決定都是在這裡正式宣佈的。所以說,皇宮廣場的歷史就是一部德國歷史的縮影。

柏林的特有風景

東西德統一後,「共和國宮」因為建築物中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石棉建築材料而被棄用,但十二年來一直沒有被拆除。就這樣,這座如今看起來衰敗淒涼的古銅色玻璃建築成了一道古怪刺眼的柏林風景。當年的民德國務院在德國政府遷入柏林後一度成為施羅德臨時總理府所在地。

皇宮與德國歷史身份

針對如何處理「共和國宮」和「皇宮廣場」,歷史學家、政府官員、建築師和各種利益游說團體爭論了十年而莫衷一是。最近,專門為處理這一問題而成立的「柏林歷史中心」17人委員會經過一年半的調研提出了一項最終工作報告,中心內容是建議拆除「共和國宮」,在原址重新仿建一座霍恩索倫城市宮殿,用來作為博物館、洪堡講壇和公共圖書館。

這一計劃一公佈,立即招來很多批評和反對意見。聯邦文化部長於裡安.尼達-呂梅林對該委員會提出這樣的建議感到遺憾,認為改建工程應該通過公開的建築設計競賽來決定。德國建築師行會負責人、該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康拉迪認為皇宮並不是德國歷史身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重建皇宮是帶有復辟色彩的計劃,會傳達一種錯誤的政治和歷史訊息。康拉迪認為自己的聲音在該委員會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錢才是決定因素

其實,最關鍵還是錢的問題。雖然施羅德總理本人也贊成「復辟」的重建計劃,但是他的財政部長卻無論如何也拿不出重建所需要的7億5千萬歐元投資。柏林市政府在財政上早已是負債纍纍,按照一位市政府高級官員的話來說,「拿不出一個馬克」來重修皇宮。事實上,正是因為柏林市政府財政上捉襟見肘,才會有了一個另外一個建議,那就是把原來民德國務院賣給籌建中的一個國際商業學院,這一學院將向美國哈佛商學院看齊,成為一個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的精英學校。

不管是什麼計劃,柏林紅色聯合政府大概都不會在還有四年的執政時間裡拍板。對此,柏林市民大概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因為他們早已習慣了「皇宮廣場」的帶有獨特歷史色彩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