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六八一代年輕人給德國創造了什麼

Monika Dittrich2008年2月2日

上一世紀60年代中期的德國:戰爭已經結束,並幾乎被人們忘卻,德國城市展露新顏,經濟快速發展。德國居民終於可以豐衣足食,富裕的生活使不少人的啤酒肚凸現起來。夏季,人們還駕駛著大眾甲殼蟲去義大利渡假。戰後出生的一代人不會因享樂和資本主義而保持沉默。在中國文化大革命高潮過去之後,德國出現了「68一代年輕人」,他們主要反對前輩對納粹歷史的粉飾和隱瞞。

https://p.dw.com/p/D1N5
我們那時候圖片來源: ImageSource

「時代在變」,這是美國傳奇藝人鮑伯-迪倫在上一世紀60年代演唱的歌曲,這首歌曲反應了當時整整一代人的心聲-當然也包括德國的同齡人。當時,在德國國內,年輕一代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的矛頭直指戰後德國西部地區市民階層的狹隘和做作,越南戰爭,還包括父輩一代人,因為這一代人沒有對納粹統治的黑暗時期進行反思。

「當我親眼目睹柏林街頭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把美國之家的窗戶砸破的時候,我覺得過癮極了。但我也感受到某種潛在的破壞沖動,我覺得很激動、很刺激、也很棒。」西比勒-滕尼斯當年才23歲,剛剛結束了大學裡的法律學業。如今,滕尼斯是法學教授和社會學家,稱自己為68老前輩。滕尼斯表示,那時,她醉心於馬克思主義、反叛和嬉皮士的生活。

現在,滕尼斯就座在放著茶水和點心的桌邊,位於波茨坦的房子被佈置得很有格調。滕尼斯回想著當年春風掠過德國的年代。於是她想起了當年的靜坐、各種活動以及頗具魅力的學生運動領袖魯迪-多茨克,他尤其反對德國大學裡陳舊和僵化的一切,「大教室裡人滿為患,教授們則難以接受科學的論點。許多教授經常外出,扮演著大學企業家的角色,他們什麼都不懂。」

「1963年,我開始了大學生活,當時我們彼此都很客氣,以您相稱,當時男生佔多數,上課時,他們都戴著領帶,不少人身穿深藍色的外套,衣服上的扣子一律是金色的。見面時,人們都稱呼對方某某先生,或某某小姐,讓人感到窒息。」

68一代一心想清除千年陳腐。他們不能容忍,當年的納粹成員竟然在聯邦共和國時期繼續其飛黃騰達的事業。他們反對所有權威-無論在中學,大學,還是在政界和家庭裡。68一代毫不掩蓋自己的反叛立場,都特意留了長發,「不僅如此,68一代人的表情和姿勢也都發生了變化。我已不再像一個乖女孩兒。不再像上一世紀50年代影片中的姑娘,很乖巧可愛,穿著高跟鞋,緊身衣,眼睛一眨一眨的。我們可不願意這麼死板。」

那麼68一代給人們留下了什麼呢?滕尼斯認為,至少68一代在德國歷史上留下了痕跡,使整個社會變得更加開放。另外,這一代人當時擁有奮起反抗的有利條件,「人們必須說:當時的就業市場形勢非常理想。通常情況下,人們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不必有任何擔心。而現在的年輕學生要困難得多。」

儘管如此,滕尼斯認為,當今年輕人有時應多一點反叛精神。她表示,多一些勇氣和新意是有好處的。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