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中與德國在安理會激烈「交鋒」

2020年12月17日

即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之際,德國大使霍伊斯根批評俄羅斯和中國阻礙為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俄中則對德國作出尖銳抨擊。

https://p.dw.com/p/3mrk5
Videokonferenz UN Security Council | Christoph Heusgen
德國駐聯合國大使霍伊斯根批評俄中阻礙了對敘利亞民眾的人道主義救援圖片來源: UN WebTV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政府批評莫斯科和北京要為聯合國向敘利亞提供救援物資受阻負責。今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經過艱難的討論,就繼續為敘利亞民眾提供跨境人道主義救援達成一致。但是,跨境運輸的口岸卻被限制在唯一一處地點。

聯合國自2014年起為敘利亞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最初幾年通過伊拉克、約旦和土耳其的四個邊境口岸抵達敘利亞。然而,在俄羅斯的壓力下,四個口岸減少為兩個。這使得敘利亞一些地區的物資供給惡化。今年7月,俄羅斯要求將運輸口岸進一步限制為一處。當時有分析認為,這對於阿薩德政權的形勢有利。

本周三(12月16日),德國駐聯合國大使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在安理會視訊會議上批評俄羅斯與中國對敘利亞人道主義援助的立場,稱兩國指責救援物資無法運達敘利亞的說法「十分冷酷無情」。

霍伊斯根敦促莫斯科和北京重新考慮其立場,允許開放更多跨境運輸口岸,以便影片和藥品能真正送達民眾手中。他批評聯合國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霍伊斯根說,俄羅斯不但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當權者阿薩德,而且加劇了民眾的「痛苦與死亡」。

俄羅斯副大使波揚斯基(Dmitri Poljanski)則指責德國說,如果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責任在於德國和西方的「虛偽行為」。他還對霍伊斯根說:「我們不會想念你。」德國今年年底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姚少軍則表示:「德國在安理會的表現不符合世界以及安理會的期待。」他說,德國通往常任理事國的道路「將會是困難的」。

德國多年來致力於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Deutschland | Lateinamerika-Konferenz im Auswaertigen Amt in Berlin | Heiko Maas
德國外長馬斯在非常任理事國兩年任期結束之際作出褒貶參半的總結圖片來源: Florian Gärtner/imago images/photothek

與此同時,德國外長馬斯在德國即將結束兩年的非常任理事國任期之際,作出褒貶參半的總結。周三,他對致力於利比亞衝突解決的努力以及蘇丹和平使命達成的一致決議作出積極評價。他同時表示,過去兩年困難的時刻之一是俄中幾乎阻礙了對敘利亞的人道主義援助。此外,有關新冠疫情的應對中與美國的討論也是困難的。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英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由其餘188個聯合國會員國每兩年輪流擔任。

苗子/石濤(法新社、德新社)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