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伊拉克會成為超級石油大國

2003年4月9日

伊拉克是海灣地區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戰爭過程中,聯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設施。在戰後的重建中伊拉克這一經濟命脈又將面臨怎樣的前途,戰事及伊拉克政局的變化對世界石油市場會產生什麼影響?以下是本台記者發自安曼的報導。

https://p.dw.com/p/3TXh
每年的6月1日是伊拉克石油國有化慶祝日圖片來源: AP

在伊拉克到底有多少油井還在燃燒?是報導稱的6口還是更少?按照聯軍的觀點,這個數字並不重要,因為在伊拉克南部共有1000多口油井,控制這些油井是聯軍在戰爭開始階段的重要目標之一。不久前,美軍的雷諾將軍表示,他們對控制油井的工作進展相當滿意。他說:

「我們已經控制了位於魯邁拉和蘇巴魯海斯附近的南部油田的絕大部分,也就是說,我們控制了最重要的油田。」

美軍很快就從伊拉克手中奪取了烏姆蓋斯爾和阿爾法奧的貨運裝卸港口以及另外兩個近海碼頭,還有巴士拉附近的煉油廠,該煉油廠已停止了運轉。美國一家受委託恢復伊拉克石油工業的公司的工程師們也證實了這一點。

近來已經有數十名原伊拉克石油工人向聯軍詢問,他們是否能很快恢復工作。但英國軍方估計,也許還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在伊拉克南部的油田重新恢復開采。
在這段時間裡,沙烏地阿拉伯將填補伊拉克的空缺。沙烏地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國。目前沙烏地的日平均石油開采量創下了21年以來的最高記錄,達到950萬桶,大大超過了歐佩克組織規定的日產量160萬桶的限額。鑑於這一情況,再加上其他原因,分析家們一致認為,儘管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石油開采出現問題,目前世界石油市場仍供應充足。有的專家甚至預測,今年夏天歐佩克組織必須再度壓低其石油產量,以使油價不至跌落到每桶25美元以下。


未來伊拉克將取代沙烏地阿拉伯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伊拉克。伊拉克也在繼續開採石油。石油行業消息靈通的刊物「石油瞭望」報導說,至少在幾天前,北部基爾庫克附近油田的石油還在通過輸油管抵達土耳其港口傑伊漢。該報導稱,通過輸油管輸送的原油每天達100萬桶。與此同時,自戰爭爆發以來,伊拉克停止了向敘利亞和約旦出口石油。敘利亞在此之前及時儲備了石油,而海灣國家將幫助約旦度過難關。

然而,未來伊拉克石油的命運將會如何?據報導,五角大樓已經選擇好了兩位專家負責戰後伊拉克石油貿易的重建,這兩人分別是跨國石油公司殼牌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BP)的高級經理。倫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的傑拉比不久前對此作出預測:

「伊拉克還有許多石油礦藏有待發現,因為過去在那裡尋找石油的工作做得太少了。一項研究顯示,在已探明的1120億桶原油的儲量之外,可能還有2000億桶的原油儲量沒有被發現。」

如果這一數字準確的話,伊拉克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超級石油生產國,也許能同沙烏地阿拉伯平起平坐。如果這成為現實,在今後10年內,全球石油市場又將受到猛烈振蕩。

「這對保障石油供應是件好事,因為伊拉克能夠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主要產油國。」


以色列覬覦伊拉克石油

這一前景對美國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自從9.11事件以來,美國對從前與之關係密切的伙伴沙烏地阿拉伯就不那麼信任了。不過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設想都還是沒有基礎的空想。包括以色列基礎設施部長建議,將已有70年歷史的從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至巴勒斯坦海法的輸油管重新投入使用。

拋開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不提,這一計劃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在阿拉伯世界早已有人提出,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除了美國,以色列也是推動力量之一。在他們看來,以色列人的這一計劃無疑是最明確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