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伊拉克恢復石油生產步履維艱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4月30日

儘管伊拉克的大部分油田還一直棄置著,但恢復生產的工作已經開始,伊拉克南部已經重新開始開採石油。那麼,伊拉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90年代初的石油產量,恢復基礎設施和開發新油田又需要多少投資呢?

https://p.dw.com/p/3aJm
戰火和油井大火都熄滅了,但恢復伊拉克的石油生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圖片來源: AP

上星期,伊拉克南部魯邁拉油田的首批四口油井重新啟動。巴士拉郊外34座石油天然氣分離裝置中的第一座重新投入使用。伊拉克煉油廠生產的首批燃料將提供機動車和發電機使用。在一個半到三個月的時間裡,魯邁拉油田的開采量可以重新達到日產110萬桶,但沒有人能夠說出準確的時間。

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的大型油田仍然處於停產狀態。記者報導,那裡曾發生嚴重的哄搶事件,甚至連電線都被人從牆壁裡拉了出來,油田的總工程師現在連一張椅子都沒有。整個油田的基礎設施已經老化過時。美國休斯頓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僅僅修復1991年海灣戰爭中損壞的油田設施就要耗費40到50億美元。此外,提高開采量,還額外需要10億到500億美元,具體數量要看伊拉克石油生產的計劃。

這對國際油田設備生產商,尤其是美國公司,是不可多得的大宗生意。至於開採石油的大型跨國公司是否對提高開采量和油價下降感興趣,目前還不明顯。而那種認為從長期看伊拉克石油可能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喪失影響力的看法,目前也不過是猜測而已。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已恢復運行的油田所開采出來的石油要供應生產生活需要,不可能用來投資更新油田設備。

布希、鮑威爾和拉姆斯菲爾德一再說,伊拉克的石油屬於伊拉克人民。但是,誰來決定伊拉克重建的計劃,誰來支配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中將近30億美元的金額呢?這一行動何時結束?之後聯合國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另外一個問題是,薩達姆政權時期簽訂的石油開采合同是否仍然有效。華盛頓一家石油咨詢公司的工作人員卡迪裡指出,伊拉克石油貿易中最大的主顧是俄羅斯、中國和法國。他說:

「199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俄羅斯的盧科石油公司在與伊拉克簽訂了在南部開采兩個大型油田的協議。90年代,法國的道達爾和埃爾夫公司在合並之前也分別與伊拉克進行過談判,但沒有簽訂合同。另外,過去幾年,伊拉克還同敘利亞、阿爾及利亞的一些公司簽訂過小的合同。」

根據美國「商業周刊」的估算,伊拉克同外國簽訂的石油開采合同總金額達380億美元。合同夥伴包括法國的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俄羅斯的盧科石油、義大利的埃尼公司、荷蘭的皇家殼牌公司及澳洲的BHP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