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以色列幽默文學作家埃夫雷姆.基翁逝世

2005年1月31日

以色列傑出的幽默文學作家埃夫雷姆.基翁(Ephraim Kishon)於1月30日在瑞士家中因心肌梗塞突然發作而去逝,終年80歲。基翁這個名字也許今天有些陌生了,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稍藏文學書籍的家庭一定少不了他的作品。7100萬冊的銷行量使基翁的名字早已超越了國家的界限。僅在德國,他的50多部小說和劇本就累計賣出4200多萬冊。

https://p.dw.com/p/6BVw
埃夫雷姆.基翁圖片來源: AP

埃夫雷姆.基翁於1924年8月23日出生在布達佩斯一個猶太家庭,原名叫Ferenc Hoffmann。他的父親是一家銀行的經理。基翁從小喜愛繪畫和雕塑,成年後進入布達佩斯大學學習藝術史和雕塑專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被納粹關進集中營,雖儌倖生還,但親屬卻大多未能躲過納粹的魔掌。基翁於1949年移居以色列,他的埃夫雷姆的名字就是在抵達以色列後不得已接受的。

半年前,基翁在德國一台的一次訪談節目中談到現名的由來:「我們乘坐移民船Galina號駛向以色列。在海法港口靠岸時,一名身材矮小管登記的官員問我道:姓什麼?我回答:Kishhont。他便寫下了Kishon。我不干,說,少了一個h,還少了一個t。他說,我們這裡用不寫h 和 t。叫什麼名字?我說Ferenc。他便寫下Ephraim。我趕緊說,不對不對,是Ferenc。他說,沒有辦法,你說的名字我們這裡沒有!」


這段始進以色列的奇特經歷給基翁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還沒入這個國家的大門,已深深領教了這裡的官僚主義,而這一經驗,成了基翁以後撰寫社會諷刺作品的最初源泉。

1952年,基翁開始為「馬利夫」報撰寫諷刺故事並從此後一發不可收。1964年,他編劇並執導的電影「薩拉」獲奧斯卡提名,1971年,由他導演的「警察阿祖萊」獲金球最佳外語片獎。基翁是一名愛國者,他熱愛以色列,不惜以最保守的聲音替以色列說話,不惜充當強硬派中的最強人。然而,他作品的成功卻不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戰後重整經濟的緊張年月過後,人們需要的正是輕鬆的、減輕重負的談笑作品,而基翁不僅提供這些,同時他是以尖刻敏銳的眼光,象說笑話一樣一件件在你面前抖露開來。

對基翁而言,在以色列重振作者生涯並非一件易事,他需要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幽默的方式也得改換一種新的:「我必須從匈牙利作家變成具有東方特性的作家,必須讓人看出,這種東方性出自中歐作家之手,就是德國人喜歡的那種。」

因此,基翁在德國很有名,他的作品在德國的出版量超過其世界總量的一半。他的晚期藝術評論著作「畢加索的甜蜜報復」最初就是以德文發表的,在德國成功後,才被翻譯成其它文字。而在他的新祖國以色列,直到2004年才出版了希伯萊語的「畢加索的甜蜜報復」。也許這裡可以窺見基翁同以色列之間的那種並不和諧的關係:基翁數十年來生活在瑞士,他的作品擁有的德語讀者比在以色列要多得多。

基翁自己說過,他不喜歡寫作。他最重視的只是健康和財富。但事實上,他的作品畢竟伴隨了戰後整個一個時代。今天,再重審基翁在文學歷史上的地位,可以不難發現,他已不再像40年前那樣,具備影響整整一代人的魅力。是現代人對諷刺幽默的品味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基翁一生獲得了無數獎項,但他最想得的諾貝爾文學獎卻與他失之交臂,隨著基翁的離去,這一遺憾也永成定局。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