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句號

2002年3月15日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梅爾被視為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後一人。他的去世象徵著整個古典哲學的終結。

https://p.dw.com/p/1zNC
2000年2月11日,加達梅爾在海德堡大學慶祝他百年誕辰的活動上圖片來源: AP

加達梅爾1900年2月11日出生在馬爾堡,他的父親是化學教授。他是整整一個世紀的見證人。在過完102歲生日後,他在海德堡告別了人間。前有古人,然而後無來者,人們認為,輝煌的德國古典哲學至他而終。

加達梅爾創建了注釋學。在最近幾十年裡,他始終是德國當代哲學界的泰山北斗,是德國最有影響力的社會科學家。一直到去世,他始終保持著非常清醒的健康的頭腦,是當代事件權威的批評家和觀察家。

年輕時,他是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學生。一直到他高齡的最後日子裡,這個好學生仍然是脫口成章,不用任何稿子,說出來的話可以說直接就可以付印。最近幾年中,許多年輕人希望採訪他,或者至少與他談談。因為大家很清楚,象這個擁有百科全書知識的、躋身於德國最佳哲學家之列的高等級的思想家,將是沒有後繼人的。

這位偉大的哲學家的聲譽來得其實很晚。1960年,他的主要著作「真理和方法」問世,使他一舉成為世界公認的大哲學家。那時距離他1968年從海德堡的教授位置上退休歸隱,只有幾年時間了。

從那時開始,他被視為「哲學注釋學」的創始人,哲學注釋學即拆解與理解的學說,也稱註疏學。他把人看成以理解為本能與義務的東西,人把歷史的經驗轉化為感覺感受。聆聽過這位思想家報告的人都有一個感覺:這個人對講話和發言的愛高於一切。

後期的加達梅爾認為,人的對話義務就是人的生存問題,他說:「注釋學的功能突出表現在:人們永遠不可能向自己陳述一切,這個事實反復地重新說明對他人的尊重的重要性。」這位每天必喝葡萄酒的哲學家推出這一理論時,已經是99歲高齡的人了。

加達梅爾曾說:「作為世紀的見證人是一個大負擔。」1939年,他開始在萊比錫擔任大學教師,直到1947年。在希特勒時期,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工作上,尤其是繼續大哲學家海德格爾關於希臘古典哲學中的倫理學的研究。

他堅守自己的名言:「這也會過去的。」他度過了希特勒獨裁的時期,既沒有捲入那時代的瘋狂,也沒有作出明顯的反抗。他就是那種典型的傳統型德國教授,有自我意識,謙遜。生命的後期,他是住在海德堡北面一幢毫不起眼的小房子裡度過的。

他不僅是一個寫過重要著作的哲學家,而且也是一個德國語言大師。自從恩斯特.容格斯去世後,可以說在德國語言大師的位置上,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提並論。

他說過:「母語塑造了我們的個性,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漢斯-格奧爾格.加達梅爾也是無法取代的。他的著作是不朽的,更不朽的是在聽他個人說過話、見過他的人心目中那種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的去世給德國精神史的一整個紀元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