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權觀察:強行拆遷違反法制國家原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25日

隨著經濟發展和房地產開發,中國一些大中城市裡越來越多的民居被迫讓位於新建商業設施或高檔商品房。強制拆遷成為引起群眾強烈不滿、進而導致衝突的導火索。

https://p.dw.com/p/4pV0
強行拆遷的受益者是官員和房地產商,居民是「打落牙齒和淚吞」圖片來源: AP

這一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本周四,國際性人權組織「人權觀察」發表了一份有關中國強制拆遷及居民維權運動的報告。

「人權觀察」發表的這份長達45頁的報告題為「中國的強制拆遷及居民維權運動」。報告指出,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大量強制拆遷違反了中國法律和國際公認的公民居住權。許多城市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項目開發商使用強制手段迫使成千上萬的居民搬出自己的住宅,許多人得不到相應的補償,遇到糾紛時也得不到司法援助。

一些城市的拆遷戶組織了一定規模的抗議活動,並在網際網路上發表消息。這些自發的維權活動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關注。一些法律專家批評政府對居民財產和權益保護不力,一些有影響力的官方媒體也深入報導了強制拆遷的個案。但情況並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報告作者,人權觀察亞洲部的戴維斯女士說:

「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有關拆遷的法律法規缺乏對私人住房財產的基本保護。開發商和地方官員往往在共同的經濟利益驅使下,通過強制拆遷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住戶提供的補償微不足道,而法院判案也受到當地官員和幹部的干預。」

各地房地產開發商一般都與地方政府關係密切,而腐敗官員把開發商的利益置於拆遷戶的利益之上。不久前閉幕的人大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改草案。保護私有財產被寫進了憲法。但從法律條款到具體政策的實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戴維斯女士指出:

「政府需要改革現有的拆遷法規,包括全國性的和地方性法規,由中立的非政府仲裁機構來裁定,保障居民在協商補償金的談判中擁有更多權益,制定全國統一的賠償標準,另外要整頓和監督法院系統,避免法院的工作受到地方官員的干預。」

去年十月,律師鄭恩寵被上海一家法院以洩漏國家機密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鄭恩寵在上海以代表拆遷戶進行訴訟而聞名,他的「罪行」是向美國的人權組織發傳真,提供了上海市民抗議強制拆遷和不公待遇的消息。中國政府希望民眾把糾紛拿到法庭上理論,而不是走上街頭抗議。但法院的作用和地位還必須得到加強,而司法不獨立仍是其中的關鍵問題。

人權觀察的這份報告是該組織首次就中國強制拆遷問題發表文章,作者戴維斯女士說:「北京正在籌辦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希望借此機會讓這一問題引起更多重視。我們希望在中國承建工程的國際開發商、建築公司和設計師調查本公司的項目,確認地方官員是否有強制拆遷等侵權行為,如果的確有侵權發生,應該採取措施,盡可能減少居民的損失。政府有權力進行拆遷,但問題是要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讓他們在訴訟中有更多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