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琛國際報紙博物館

歡迎轉載或引用德國之聲文章與訊息,但務請標明出處。2003年4月24日

亞琛是德國邊界城市,與比利時、荷蘭相鄰。19世紀時,它就已經發展成為德語地區的重要報紙城市。在現在歐洲春暖花開的季節,漫步在亞琛古意濃濃的老城,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址的亞琛大教堂。而距離大教堂不遠處的亞琛報紙博物館,好像被大家遺忘了。

https://p.dw.com/p/3XER
中國1885年出版的華報是亞琛報紙博物館的珍藏之一

其實,成立於1886年的亞琛報紙博物館在國外的知名度遠比在德國本地境內高得多,這個亞琛市立博物館的特色在那裡呢?博物館的導游約瑟夫說:

「亞琛國際報紙博物館蒐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報紙,我們的蒐集重點包括報紙的發刊號,周年慶的特刊,報紙絕版號,和針對特定歷史事件發行的特刊。」

這些蒐集標準就是博物館的創辦人馮.肯貝克當初設立的報紙蒐集標準。馮.肯貝克生前是一個富人,喜歡旅行,他對報紙情有獨鐘,認為報紙具有高度的文化價值,重要的舊報紙應該加以保存,供後世參考。他是德國的第一個報紙收藏家。他蒐集的對象也擴大到了東方。今日,在這東500年博物館建築中,還可以看到他當年蒐集的19世紀上海畫報。

他在去世之前,將他傾畢生精力蒐集的從17世紀迄今的8萬份各國報紙捐贈給亞琛市政府。亞琛市政府將馮.肯貝克的收藏繼續擴大,並且在1931年遷移到博物館現址。目前的報紙收藏量已經超過16萬份。他們自己除了訂閱報紙外,也不斷和各國使領館聯繫,索取特定的報刊,當然還有一些私人的捐贈。儘管亞琛報紙博物館是世界第一家報紙博物館,但是對許多人來說,它的吸引力並不很大。

約瑟夫說:「參觀博物館的人群,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媒體中心每年的參觀和使用人數大約為1萬人到1萬2千人之間,在永久性展覽的400年新聞史部分,每年參觀人數在8千人左右。」

博物館擁有這麼多的舊報紙,紙張又容易磨損破舊,博物館方面又如何來保存它們, 使報紙處於良好狀態呢?

「我們的報紙存放在特定的木頭櫃子裡。從博物館1931年遷入現址後就開始這麼做了。但是在這期間,我們發現,將報紙放在木頭櫃裡並不是好辦法,因為木頭櫃散發出來的化學成分容易破壞紙張,最好是將報紙存放在無酸性的紙箱中,再將紙箱放到鋼架上,可是我們缺乏經費。」

那麼,對於一些已經幾百年歷史的舊報紙,博物館進行定期的修護和保養工作嗎?答案是:「很遺憾,根本沒有。很多報紙迫切需要特殊的處理與保存,亞琛市政府的修復工作室有時會對我們的個別報紙進行修補,因為那些報紙被納入市政府的文獻檔案。但是他們無法對我們的全部收藏進行大規模的修復。」

為了配合資訊化時代的需要,報紙博物館將部分的收藏上網,電子資料庫在不斷的擴充。約瑟夫說:「我們收藏品中十萬份報紙已經上網,每個月大約有一萬次的存取。我們也用電子郵件回答讀者的資料查詢,大眾對這個電子資料庫的反應良好。」

到亞琛報紙博物館參觀的個人以中老年人居多。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很多人都習慣上網瀏覽新聞。隨著時代的變化,報紙博物館是不是也逐漸失去它的重要性呢?

「報紙博物館和紙業之間存在者某一種關聯,如果有一天報紙失去它的重要性,那麼報紙博物館的意義也就降低了。但是我認為, 報紙並不會從媒體業消失。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特色。電子媒體當然是快速多了,一個重大事件,我們可以很快在網路上或是電視上看到。但是一個事件,經過報社的採訪整理,我們可以輕鬆地通過第二天的報紙得知來龍去脈,或是在看報的時候喝一杯葡萄酒,享受一下閱讀時光,這是電子媒體無法取代的,報紙的這種特性,也是保障報紙和報紙博物館繼續生存的本錢。」

雖然報紙不會消失,但是收藏老報紙的報紙博物館,越來越不受重視,卻是一個事實。由於缺乏經費,這個博物館幾年來已經沒有館長,館內只有一名正式的工作人員,另外,依賴十多名類似約瑟夫這般的志願工作者,博物館才能勉強維持在一周中對外開放四個上午。報紙博物館的興衰也反映出媒體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