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美關係
作為21世紀全球兩大強國,中美既是夥伴又是對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釋出積極信號 中國明年有望擺脫經濟委靡?
中國在例行經濟決策會議中宣佈,明年將推出「更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態度顯得「異常緊迫」,被認為是為了應對川普2.0的關稅衝擊。但北京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刺激經濟、提振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
美國將對中國光伏產品提高關稅至50%
拜登政府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晶圓、多晶矽以及部分鎢製品加徵關稅,以保護美國清潔能源產業。
媒體:中國將限制對歐美出口無人機關鍵零件
在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越演越烈。據彭博社消息,中國接下來一年打算擴大出口管制;對此,美方正在追蹤,部分歐洲企業則已在尋求替代供應來源,台灣、韓國的企業可能填補其中空缺。
中國對英偉達展開反壟斷調查
中國本周一指美國英偉達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對其開展調查。此舉被廣泛解讀為是對美國12月初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的報復行動。
主張友台抗中 獲川普提名的美駐華大使是誰?
川普已多次表態要對中國加徵關稅,如今任命有經商背景的珀杜擔任駐中國大使,有意藉助其經驗跟北京交手。珀杜從政前是商人,曾在香港待過一段時間;擔任參議員時,他也到過台灣,被視為友台議員之一。
賴清德「過境外交」:對中美釋放什麼訊號?
在中國強烈抗議之下,台灣總統賴清德持續展開在南太平洋的友邦外交之旅。專家分析,此時正值美國政權的過渡期,賴清德政府有意向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示好」,而習近平則可能在「秀肌肉」的力道上有所克制。
川普已经提名了哪些內閣成員?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已经陸續提名了二十多名新內閣成員,其中不乏對中國以及移民問題持強硬態度的鷹派人物,例如兩次被中國制裁並限制入境的參議員盧比奧和曾支持拆散移民家庭政策的前移民海關執法局代理局長霍曼。
北京證實中美換囚 中方換回國安部官員
美國和中國各自釋放了3位囚犯,美方釋放的人包含中國國安部官員,中方則以美籍港人、「愛國僑領」梁成運等人作為交換。同時,美國也下調對華旅遊警示;中國外交部表示肯定,並稱中方「歷來反對人為製造的『寒蟬效應』」。
蘋果CEO庫克再度訪華 強調中國市場重要性
蘋果CEO庫克今年第三度訪問中國,並現身第二屆中國鏈博會。庫克再次強調了對中國合作夥伴的重視。此外,庫克也出席了李強與中外企業高管的閉門會議,會議內容涵蓋供應鏈及貿易問題。
美商會:拜登政府將在感恩節前公佈新一輪對華晶片出口限制
路透社獲得的一份美國商會發送給會員的電郵顯示,華盛頓下周將公佈新規定,將200家中企列入貿易限制名單,禁止美国供应商對其出口晶片及相關產品。儘管餘下的任期時間有限,拜登政府仍將繼續推進其限制中國科技領域的計劃。
德語媒體:川普上台後 台灣有何命運?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由於川普非常不願意讓美國陷入戰爭,因此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承諾很可能會減低。《經濟周刊》的一篇客席評論則指出,中國很可能會用灰色手段漸漸蠶食台灣,要想阻止只有靠西方國家聯盟,但偏偏川普会破壞聯盟。
客座評論:川普2.0對中國是否會超級強硬
鄧聿文
如果在和中國打新一輪貿易戰的同時,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發難,很可能會引發中美之間的軍事衝突,而這將不符合川普任内沒有對外打過一戰爭的人設。
最後一場拜習會 中美領導人在秘魯會晤
11月16日舉行的拜習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警告美國不要在台灣問題上超越「紅線」。美國總統拜登則強調,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嘗試。這有可能是拜登總統任內,雙方的最後一次直接會晤。
德語媒體:中國會想念拜登嗎?
拜登與習近平進行卸任前最後一次會談受到德媒關注,有德國媒體指出,川普将重返白宮:「北京很可能很快就會帶著懷念回想起拜登的執政期。「而《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評論則聚焦中國在俄烏戰爭的立場指出,真正的中立從來就不存在,北京是俄緊密的政治盟友。
德語媒體:美國關注中國 歐洲將被冷落?
川普上任後,美國的地緣政治注意力必然聚焦於中國。德國《商報》擔心,歐洲將被冷落,沒有努力擺脫對華經濟依賴的德國更有可能遭到美國的打擊。奧地利《標準報》則分析認為,美國可能會試圖離間中俄關係,而歐洲在中美俄三角博弈中會有獨特作用。
北京黑名單上的盧比奧提名國務卿 如何影響雙邊關係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提名佛羅裡達州參議員盧比奧為國務卿。盧比奧在中國有「反華急先鋒」之稱,因支持維吾爾人和香港活動人士被列入北京黑名單。
用人唯「忠」 川普新政府公佈了哪些人選?
川普即將在明年1月就職,當前正處於他佈局內閣的重要時期。外傳人選包含對中國鷹派的盧比奧、瓦爾茲,還有多名反移民派人士。在川普競選期間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馬斯克是否會在新政府中扮演要角,也成為關注焦點。
向川普釋訊號?「拜習會」最終場傳APEC登場
白宮明年即將易主,在拜登政府執政尾聲,有消息指拜登卸任前將與習近平將在南美洲最後一次會晤。部分觀察認為這次「拜習會」不會有實質成果,但也有專家主張,這是間接向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表達「不要破壞中美關係」。
德語媒體:川普到底幫不幫台灣?
川普成功再度入主白宮,也讓美國的對華政策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南德意志報》擔心,川普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可能會拋棄台灣。《商報》卻認為,美中貿易戰的升級會讓川普更加鮮明地支持台灣獨立。
習近平電賀川普 提「合則兩利 斗則俱傷」
川普赢得美國大選後,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致電川普祝贺當選,並表達了對未來中美關係的期望。習近平所期望的「健康關係」能否實現?
川普回歸 專家:中美或見「更大範圍經濟脫鉤」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專家認為,中美之間的角力未來4年會加劇,尤其將在經貿層面迎來「巨大衝擊」。不過也有分析指,川普的強勢只會為中國在短期內帶來挑戰,長期而言卻是利好。
客座評論:台灣能相信「商人」川普嗎?
林冠瑜
川普強勢重回白宮,他的對台政策也成為美中接續互動的焦點。DW中文客座評論員林冠瑜回顧從川普上次執政,到這次競選期間的對台評論,全球局勢變化下的兩岸關係,說明為何台灣人面對川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心情七上八下。
客座評論:川普卷土重來 習近平要抓緊時間?
張俊華
川普以压倒性優勢重新當選美國總統,而且共和黨佔據參議院大部分席位,這是很多政治預測家在大選之前沒有預料到的。表面上看,這是美國保守主義的一大勝利,但實際上更是世界威權主義的一大勝利。而這一切,對亞太地區的安全很不利。
川普获胜 北京亦喜亦憂
在接連奪得多個關鍵「搖擺州」之後,川普宣布在2024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全球多國領導人也在第一時間致電祝賀。這一選舉結果,將會對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
德語媒體:北京會大規模刺激經濟嗎?
川普如果再次當選總統,北京會出台更大規模的經濟救助措施嗎?德國《商報》認為不會。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夾在中美貿易戰中間的歐洲人究竟應採取怎樣的經濟戰略。
德語媒體:不管誰當選 美國都會重視中國無視歐洲
誰當選美國總統對歐洲更有利?《焦點雜誌》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兩位候選人都會把更多資源投向中美爭霸,而歐洲必然會被冷落;德國馬普研究院院長則在《世界報》撰文警告稱,美國持續與中國科技脫鉤,將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創新造成打擊。
美大選倒數 中國軍機再越台海中線
美國大選前夕的敏感時間點,中國解放軍連續派出軍機、軍艦於台灣周邊活動。
德語媒體:美國大選讓中國歐洲都頭疼
不論川普還是賀錦麗當選,中國以及歐洲都會各自面對一些不利局面。德語報刊紛紛就此展開了分析。《法蘭克福評論報》指出,北京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可能更青睞川普。《时代周報》和《德國編輯部網路》則擔心全世界都會陷入混亂。
客座評論:互信程度低 導致「諜諜不休」
張俊華
這幾年,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間諜事件逐年增加。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學者張俊華認為,這裡的深層次的問題是,中西之間在失去互信,而中共很難適應一個現代化、透明化的世界。
人質交換? 美媒:華府釋放中國公民換林大衛自由
美籍牧師林大衛在中國遭囚18年後,於今年9月成功獲釋返美。如今有美國媒體稱,拜登政府為促成林大衛獲釋,同時也釋放了一名在美國遭拘留的中國公民。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及美國國務院均拒絕回應。
川普 vs. 賀錦麗:中國偏好誰當選美國總統?
距離2024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一週,中美學者對北京心目中偏好的人選意見分歧,但趨近一致的觀點是,無論最終誰當選,北京都不太可能迎來一個對中國友好的美國政權。
美宣佈對台軍售隔天 解放軍再越台海中線
就在美國宣佈批准對台軍售之後,中國隨即抨擊美國「嚴重破壞中美關係」,並在隔天出動軍機、船艦於台灣周邊活動。
澳洲欲向美國採購遠程飛彈 強化嚇阻力
隨著美中兩大勢力之間的競爭持續,澳洲正進行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防改革。繼美英澳AUKUS核動力潛艦計劃後,澳洲決定再向美國購買價值70億澳幣的遠程飛彈。
大疆向美國國防部提出訴訟
中國無人機品牌大疆表示,由於被誤認為「中國軍工企業」,目前正對美國國防部提出訴訟。這幾年來,美國政府多次對大疆實施制裁。
德語媒體:打不敗對手怎麼辦?
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制裁到底有沒有效?瑞士《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似乎有著相當強的調整能力來躲開美國的打擊,華盛頓制裁加碼的難度卻越來越大。德國《商報》則注意到,技術落後於中國的德國車企,近期出現了和對手結盟的趨勢,違背了歐盟的「去風險」方針。
川普、哈里斯会如何对待中國?
川普和哈里斯都视中国為美國的頭號挑戰者。但他們在對華貿易和台灣問題上有著不同的行事方式。
批英特爾在中國「吃飯砸鍋」 網安協會籲審查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近日點名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指該公司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存在安全缺陷,威脅中國國安利益,並稱英特爾在涉疆、涉台灣問題上悖離北京的立場,呼籲中國相關部門審查英特爾產品。
客座評論:中國議題為何沒成為美國大選焦點?
鄧聿文
為什麼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及其候選人在這大半年選舉時間裡沒有拿中國說事,敲打中國?是他們的選舉策略原本就沒有這種打算和規劃,還是另有原因讓他們不想炒作中國話題?
德語媒體:中美貿易戰威脅全球
《法蘭克福匯報》刊登客席評論,指出全球貿易正在受到中國以及西方國家的雙重威脅,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今後將越發艱難。《時代周報》則呼籲中美兩國盡早擱置貿易爭端,從而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人類共同挑戰。
牆外文摘: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中共都不會開心
有評論談及賴清德在第一次國慶文告裡多次談到中國的角色,呼籲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共產黨對這段「捧殺文」一定不開心,但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共產黨都不會開心。
德語媒體:中美零和博弈 歐洲難有話語權
美國大選結果,會對今後歐洲的對華政策產生怎樣的影響?《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歐洲要麼被脅迫、要麼主動跟隨美國,總之就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瑞士《新蘇黎世報》則注意到朝鮮半島近期緊張局勢背後的中國因素。
中美商務部長通話 美方:涉及國安不容談判
美中商務部長在這次通話中強調了各自關切的議題,中方重點對美國兩項政策表達「嚴正關切」。雙方也都提到國安,但仍有分歧。美方稱,涉及國安的議題不容談判,中國則認為「釐清經貿領域國家安全邊界尤為必要」。
德國和美國是堅固的同盟嗎?
在戰爭、地緣政治危機,以及美國大選在即的情況下,2024 年的美德關係將走向何方?
美智庫:中國或通過經濟戰和網路戰迫台灣投降
「保衛民主基金會」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由美國和台灣專家參與的一項模擬推演顯示,為了逼台灣就範,北京方面也可能不直接動武,而是採用經濟脅迫、虛假訊息宣傳或是網路攻擊等手段進行破壞。對此,美國必須制定應對策略。
解碼中國:北京的「月球外交」
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中國已成為第三個能將月岩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收集到月球背面塵土樣本的國家,而這些樣本正在成為中國開展魅力外交的手段。
中國演訓:緊隨中美外長會晤 撞期美菲等四國軍演
美、澳、日、菲和紐西蘭举行联合軍事演習的同一天,中國軍方海也在南海有爭議區域進行演訓活動。此前一天,中美外長會晤中亦提及南海問題和台海局勢。同時,中國智庫發布《南海航行及飛越狀況報告》。
越共領導人蘇林將會拜登:在美中之間平衡
美國總統拜登、越共總書記蘇林預期將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越南尋求在美中之間平衡,在地緣政治中扮演有影響力的角色。
拜登聯大告別演說 重申「負責任管理美中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24日)在紐約發表任內最後一場聯大演說,拜登除了提及當前國際最關注的烏克蘭以及中東局勢外,也強調美國堅定反對不公平的經濟競爭、反對其他國家在南海的軍事脅迫,且維護台海和平及穩定。
亞洲實力指數:美國仍居首,中國軍力在趕超
澳洲洛伊研究所最新公佈的亞洲國家綜合實力年度評估顯示,美國仍是亞洲地區的頭號強國,中國的崛起尤其體現在經濟和地緣關係上,但趕超的勢頭有所放緩。
研究:川普若当选 德國外貿將遭重創
根據德國慕尼黑大學萊布尼茨經濟學研究所的最新估算,如果川普今年11月重新當選為美國總統,德國對美出口貿易額可能會暴跌14.9%,對中國出口量也可能受到連累而下降9.6%。目前,德國出口貿易已經處於不景氣狀態。
上一頁
第1 頁,共5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