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70311 Westen Nordafrika Nahost

2011年3月8日

隨著中東及北非諸多國家紛紛發生劇變,西方國家現在必須轉變思維。不僅僅是政治態度上的轉變,國際經濟的格局也須有所調整。

https://p.dw.com/p/10V28
民主的新埃及將來能和歐洲平起平坐麼?圖片來源: dapd

突尼斯與埃及人民趕走了獨裁者,利比亞人民革命事業未竟,葉門、巴林、阿曼、摩洛哥人民抗議浪潮風起雲湧,最近三個月發生的一切全球矚目,舉世震驚。而西方政壇也為此深感不安。幾十年來,歐美國家一直依靠中東與北非的獨裁者。美國在波斯灣設有眾多軍事基地,歐洲則與北非在"巴塞隆納進程"的框架下,經營了15年的所謂"夥伴關係計劃"。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北非有著太多的地緣戰略意義。比如埃及,幾千年來一直是連接亞非兩洲的戰略要沖。對全球化持批評態度的埃及學者馬姆杜‧哈巴西(Mamdouh Habashi)說:

"我想說,埃及一直扮演著這個地區的領軍角色。這並非是從20世紀的納塞爾時代開始的,也不是從19世紀初默罕默德‧阿裡擔任總督的時代開始的,而是從三千多年前的法老時代就開始的。美國人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這都歸因於埃及的地緣戰略地位。1798年,拿破侖佔領埃及時就說過,'埃及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國家。'這可是拿破侖說的,不是我說的。當然,拿破侖指的是埃及在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意義。"

對於美國來說,埃及也是其中東戰略的中心。埃及政府此前一直是以阿關係相對平和的保障,是對抗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前緣。而且,埃及還扼守著蘇伊士運河的要沖。

基於上述原因,美國在埃及抗議活動爆發之初,一直持謹慎的觀望態度,並對埃及的局勢異常擔憂。

"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現在每天都開會討論分析埃及的局勢。這彰顯了埃及對於美國戰略的重要意義。對於埃及的普通人來說,現在突然看到全世界對於埃及局勢的反應,也是非常新鮮的。然後,這些示威者就會說,原來穆巴拉克之前把埃及人給'賤賣'了,我們其實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當然了,小偷銷贓的時候,總會賤賣的,不可能原價的。"

北非革命是挑戰,更是機遇

而現在,這些國家和西方的關係有可能升值。革命之後,這些中東或北非的民主國家便能在與西方的合作中要求平等地位。埃及問題專家赫加齊(Sonja Hegazy)認為,北非劇變,是挑戰,更是機遇: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歐盟從1995年起,在與北非的夥伴關係中所追尋的目標,包括均衡經濟分配、移民政策合法化、尊重保障人權,這些目標其實都沒能實現。如果歐洲確實是嚴肅對待過去15年的這些目標的話,那麼現在通過民選政權就有機會去實現這些目標。」

不過,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歐洲承認北非的這些國家也有平等的權利,也能獲得歐洲市場的准入資格,主要是農產品市場。"

"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其實已經說了15年了。現在必須弄清楚,究竟何時能夠實現平等貿易,北非的農產品必須也能自由地進入歐洲市場。"

長期以來,地中海沿岸的歐盟國家都有非常強勢的農業游說團體,他們阻撓了北非的農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不過,如果歐盟真心想幫助北非國家實現民主與穩定,那就必須對其給予經濟上的支持。生活在德國的埃及人喬哈裡(Magdi Gawhary)也持同樣觀點:

"西方必須學會如何與成熟的人民打交道,如何與第三世界的民主國家打交道。這個關係是平等的麼?是平等的利益互換,還是一涉及到石油就令市場法則失效?這是雙重標準,這就是為什麼之前人們需要暴君。"

喬哈裡在德國已經生活了50多年。革命開始時,他啟程回去埃及。他與其他示威民眾一道,在開羅解放廣場上奮戰了17天:

"我當然盡我所能,在解放廣場上表現我的力量。我對他們說,北約有一個軍事條例,就是能源和原材料的安全以及運輸通道必須得到保障,所謂運輸通道就是指蘇伊士運河。但那些示威人群對此不感興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積極的變化。那便是埃及人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這一切。"

作者:Bettina Marx 編譯:文山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