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0411 Menschenrechtsdialog

雨涵2008年11月5日

去年秋天,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接見達賴喇嘛之後,中德人權對話曾經一度中斷。時隔一年多,中德關係"冰期"基本結束,繼梅克爾10月訪華之後,德國聯邦政府人權政策和人道主義援助專員君特‧諾克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中德政府間第五屆人權對話於周二正式開始。

https://p.dw.com/p/FnPK
民間的對話也很重要圖片來源: Eric Pawlitzky

在中德兩國政府間第五屆人權對話召開之前,德國政府人權專員諾克一行還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到雲南參觀,以瞭解當地少數民族居民的生活狀況。據悉,本屆中德人權對話為期一天,中心議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行政拘留、西藏新疆少數民族人權狀況和中國在人權政策方面的國際責任。諾克此行還將在北京會見社會各界代表,並參觀一家勞教所。在離開德國出發之前,諾克表示:"我對德國和中國政府之間的人權對話今年得以重新進行表示歡迎。德國政府非常重視該對話在對華關係中的地位。這也是梅克爾總理在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談時一再強調的一點。"

中德人權對話於1999年創立,一開始雙方就有意識地把人權對話分為政府和社會兩個層面進行。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和人道主義援助委員會主席赫爾塔‧多伊布勒-格梅林女士是兩國人權對話的創立人之一,她介紹說:"人要有兩條腿才能走得穩、跑得快,在國家之間、社會之間的交往上也是如此,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兩國在1999年建立人權對話和法制國家對話機制之時,就決定這種對話要分別由兩個層面進行:一個層面是由兩國政府進行,另一層面是在德國公民社會和中國正在形成中的公民社會之間進行。這兩個層面上的對話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交流兩國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假如存在一些可以消除的差異的話,雙方可以共同尋求彌合的橋樑。但是,這兩個層面上的人權對話交流的方式不同,參與者也不同。"

格梅林女士不久前,也就是10月21至22日在北京參加了公民社會層面的中德人權對話,即中德人權研討會。該研討會就有400名警察律師參加了關於在警察培訓過程中實現人權的討論,除此之外,德方還與來自清華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類似的討論。在這些領域,社會層面的交流相對於政府層面的對話就具有一定的優勢。

去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接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雙方的人權對話一度中斷。德中兩國關係一度進入"冰凍期",直到今年年初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華才有所緩和。梅克爾總理10月訪華期間,德新社發布了一篇題為"德中關係冰期結束"的報導,有觀點認為,這是由於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處於相對有利位置,西方國家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德國聯邦議員多伊布勒-格梅林女士表示:"金融危機肯定是大大削弱了美國的實力,但是歐洲的地位究竟會受多大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而中國作為崛起的經濟力量和世界大國的地位早就為世人所知。我認為中國和歐洲應該緊密合作,共同為建立一個世界社會新秩序而努力,這種新秩序不應該過分強調市場作用,而應該更加重視社會福利因素。"

在涉及人權問題方面,中國的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少數民族人權等一直是國際社會批評的焦點,對此,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和人道主義援助委員會主席赫爾塔‧多伊布勒-格梅林女士認為: "對於一些人來說,中國在這方面走得太慢,我非常理解這種觀點。但是,尤其在奧運會結束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比如中國在新聞自由方面已經做出了開放的嘗試,我們應該予以支持。"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中國問題專家普賴特博士認為,中國的人權狀況在過去幾年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改進的程度還不盡人如意。他說:"舉個例子,外國記者在中國的報導自由自從去年起有了很大改善,而且在奧運會結束之後也得以保持。但我們希望中國國內記者的自由報導權利也能得到改善,只有做到這一點中國才算是在新聞自由方面真正邁出了一大步。"

普賴特博士還表示,國際特赦組織對中國人權狀況抱有一定信心。主要是因為,現在中國社會中湧現了一些群體,他們自發地為伸張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人權而奔走,比如一些維權律師在死刑問題上就持有極為批評性的態度,這樣在社會輿論中就會引起對這些問題的公開討論,只有這樣,中國的人權狀況才有可能有根本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