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調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

2010年7月20日

梅克爾總理在北京就全面推進德中戰略夥伴關係關係問題與中國政府達成一致。《法蘭克福匯報》認為,梅克爾的這次中國之行獲得成功,是因為中國調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

https://p.dw.com/p/OPdn
圖片來源: AP

「中國試圖使自己與西方的關係更為多樣化,糾正一味注視美國的偏向。在這一過程中,德國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因為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實體,也因為溫家寶和國家主席胡錦濤都把梅克爾視為可以信任的人物。這樣,梅克爾的五年外交政策終於有了收獲。儘管梅克爾2007年接見達賴喇嘛產生了麻煩、儘管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使她很失望,但每當需要非正式地、快速解決一些問題時,梅克爾都是胡溫在國際會議上樂於交談的對象。」

《柏林日報》注意到,德中兩國政府首腦在西安共同會見德中兩國企業家時,梅克爾總理以明確的語言批評了中國政府對外國企業的一些不公正做法:

「德中兩國的外交官們一致認為,多年來德中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西安出現的短暫不快不會改變這一狀況,但它也表明雙邊關係不簡單,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經濟問題。歐盟商會的調查報告表明,越來越多的歐洲在華企業感到,北京對外國競爭對手封閉本國市場,有系統地阻礙公平競爭。

但是,中國的影響越大,北京就越容易無視外國的批評。德國外交官們認為,儘管中國未來也不會因外界反對而放棄自己的利益,有時甚至會採取粗野手段,但我們不能失去這個解決重大國際問題的夥伴。在許多問題上,例如氣候保護或改革國際金融體制,德中雙方都有興趣建立一支能與美國均衡的力量,雙方甚至正在幕後規劃一項前所未有重建阿富汗的共同項目。」

就梅克爾會見中國民權人士,《南德意志報》的評論指出,「梅克爾多年來一直堅決、不大聲宣揚、但也不羞羞答答、細聲細氣地做這件事,這使她在中國贏得了尊敬」:

「剛剛接受了中國國安部門審問後放回家的中國異議人士也稱讚這位德國總理在中國的人權外交。自梅克爾任職以來,德國大使館與處於危險中的反政府人士悄悄保持接觸。這與美國外交機構形成了鮮明對比,自歐巴馬進入白宮以來,美國在中國的人權事務官員顯然變得被動了。

德國與中國積極開展貿易使雙方受益,現在要繼續擴大最高級別的對話。但是,只有同時也進行批判性的討論,對話才有意義。也就是說,不僅要談光明的一面,也要談陰暗的另一面。」

編譯:王羊

責編:瀟陽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