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增長數字驚動德媒體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2006年7月20日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10.9%的最高紀錄,出口商品總額比去年增加25%,中國與世界其它地區的貿易順差甚至提高了45%。中國國家統計局本周發表的這一系列數字引起了德語媒體的廣泛重視,正如每日鏡報所說:「中國崛起成為超級經濟大國從根本上動搖了世界經濟和生態的整體結構。」該報分析了中國經濟過熱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https://p.dw.com/p/8pa5
繁榮的中國市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一切開始於中國領導人支持出口的鐵定政策。借助國家權力,中國把薪水和人民幣匯率保持在極低的水準。這樣,中國作為廉價的生產點具有無可競爭的實力,可以不斷取得貿易順差,甚至與出口世界冠軍德國進行的貿易也是這樣。這使工業國、尤其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年復一年地失去千百萬個就業崗位,它與自由貿易體系中利用費用比較優勢的傳統模式已沒有任何關係,所以發生大型和危險的貿易衝突只是個時間問題。

外貿不平衡與金融體系的日益不穩定同時並進。這裡,中國的強勢變成了美國的弱勢。由於北京的中央銀行通過大量購進美元操縱匯率,美元在國際市場上價位過高,美國靠借貸消費,也就是消費多於國內生產。中國的出口狂熱也是造成美國外債如山的原因之一。各種色彩的經濟學家都警告說,如果不共同採取對策,一旦美元出現危機,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經濟增長本來是好事,但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要問一問其可靠性、可持續性,尤其要問一問增長的品質:

「這樣的增長率表明,北京政府早已無法像它所希望和規定的那樣控制中國國民經濟,這些數據反映了北京政府的無力和自我估計過高。高速增長建立在投資熱、而不是建立在中國人的健康消費之上。因為經濟增長的地區主要是東部海岸,這樣的數據背後隱藏著危險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此外,由於中國無所控制地糟蹋資源,這樣的增長也無可持續性可言。

使人擔心的是大量金錢在流通、貸款總量巨大以及許多地方出現的生產能力過剩。一個又一個的工廠破土而出,長期來看,這些工廠提供的產品品質差,所以難以維持下去。如果品質差或生產過剩造成贏利中斷,中國的多米諾骨牌將陷入晃動:中國的企業通常只有少量資本,不能經受危機。危機會使銀行貸款爛賬增多,銀行崩潰必將牽連股市。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許多人失去了自己用以養老的手段,也就失去了對政府的信任。中國本來想借助經濟高增長避免政治不穩定,但這一連串連鎖反應的終點恰恰是政治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