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管制鎵、鍺出口,德國做好準備了嗎?

2023年7月6日

中國推出對鎵、鍺材料出口實施管制的措施後,德國工業界也預計其生產將受到影響。目前德國沒有生產這兩種材料的企業,來自中國進口在總量中佔比都過半。

https://p.dw.com/p/4TVDH
德國的半導體制造是政府計劃大力扶持的產業
德國的半導體制造是政府計劃大力扶持的產業圖片來源: Wolfgang Thieme/dpa/dpaweb/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部官員對路透社表示,德國已在為保障關鍵和戰略性原材料的長期供應做相應的努力。這位官員是在評估中國對一些原料實施出口管制可能帶來的影響時,做出上述表述的。

中國本周一宣佈,將對鎵和鍺兩種原料實行出口管制。從8月起,這兩種金屬的出口必須申請許可。鎵和鍺普遍應用在半導體行業

根據德國聯邦地質科學和資源研究所(BGR)公佈的數據,2022年,中國向德國出口了27噸鎵,佔德國鎵進口總量的55%。去年中國向德國出口鍺3噸,佔進口總量的75%。

德國工業界人士指出,中國推出的出口管制可能是對美國限制對華半導體技術出口的反制,不過此舉對歐洲也會產生影響。德國機械製造企業聯合會(VDMA)駐布魯塞爾代表昆策(Holger Kunze)對路透社表示,在原材料供應方面,歐洲依然「很容易受傷」。

昆策呼籲,歐盟的經濟政策應長期聚焦開闢新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和市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的供應鏈多樣化、減少風險。他同時建議不應給自由貿易協定附加過多與貿易無關的條件議題,如環境和氣候保護以及人權問題。「否則願意和歐盟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越來越少。」

Critical Raw Materials | Gallium
中國向德國出口的鎵,佔德國鎵進口總量的55%圖片來源: DERA/BGR

大眾也需要鎵和鍺

「(中國的)最新措施是否會對我們有關原材料的供應產生影響目前還無法預測。」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布蘭特娜(Franziska Brantner)對路透社表示,「根據目前已知的情況,一開始只是一種出口管制措施,而不是限制。」

這位經濟部官員補充說,應採取的重要步驟是使供應鏈多樣化,更有效地使用原材料,推進回收利用和替代品,並加強歐洲自己的原材料加工和開采。

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也在為中國的原材料出口管制帶來的可能影響做準備。大眾回應路透社詢問時表示,該公司正在全面監測和評估原材料市場的形勢,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與其他夥伴一同採取措施。目的是,「將生產網路受到的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鎵和鍺也是汽車製造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技術中也扮演一定角色。

德國已經沒有自己的鎵和鍺生產工業。據德國聯邦地質科學和資源研究所介紹,中資企業廣東先導稀材旗下的Vital Pure Metal Solution經營的一家德國工廠過去曾生產過這兩種材料,但都已停產。2016年,德國AOS鋁業公司也停止了鎵的生產。

預防潛在危機  歐盟制定計劃促稀土供應鏈多元化

(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