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礦難猛於虎 補牢要做三件事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2日

本周,香港媒體主要將焦點放在陝西陳家山煤礦發生的巨大礦難事故上。另外,從最近胡錦濤對拉美訪問期間再次展開的能源外交,香港好幾家媒體都不約而同地關注中國能源策略,包括中國將成立能源部,以及現任中國領導人在能源方面的個人背景等。

https://p.dw.com/p/5wOf
陳家山礦難暴露深層的能源問題圖片來源: AP

針對陳家山煤礦的礦難事故,香港《明報》發表社論,題目是《中國礦難猛於虎補牢要做三件事》。社論說:「煤炭生產是一個相對危險的職業,全世界都是如此。但像內地這樣的頻繁礦難,卻是世界罕見;而且,從傳媒披露的事實看,在內地礦難猛於虎的現象背後,往往可見官員的貪贓枉法、推諉失職,大小礦主為追求利潤而忽視安全生產,發生事故後甚至仍然以瞞報、私了等手段欺上瞞下,漠視礦工的生命安全。」

社論寫道:「必須指出的是,對於內地從北京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官員而言,面對礦難猛於虎的嚴峻局面,如今實在需要一種危機感,再也不能以平時處理安全生產問題的心態來對待。要亡羊補牢,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掌管國家安全生產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官員,應當將減少煤礦事故作為工作重點的重點,並且採取責任制,再發生嚴重煤礦事故,有關主管官員應當辭職。……第二,雖然內地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對煤礦資源的需求十分大;但是,無論是政府部門和大小礦場,都應當將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對那些非法的、不安全的、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要堅決關閉,對國營的大礦,同樣要嚴格實施安全生產措施,稍現不安全苗頭,就應當堅決停產。第三,對於礦難背後的種種人為因素,特別是涉及礦主瞞報、私了,官員瀆職枉法的事件,內地司法部門必須施以重典,予以嚴懲。 」

當然,今年以來中國之所以連連發生礦難事故,客觀上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能源緊張,僅此對煤炭開采的需求日益增加。關於中國能源問題,《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署名「張華」的文章,題目是《中國新外交戰略工程換能源》。文章指出:「胡錦濤訪問中南美洲四國,凸顯了中國的新外交戰略:以工程合約換取能源。……中國在自身資金也極度緊缺下,仍投下巨資在拉美國家,以換取石油、天然氣和礦產,顯見自然資源對中國的重要性。」

《蘋果日報》的這篇文章寫道:「與此同時,中國也亟需輸出工程,以紓緩國內日益尖銳的經濟和社會矛盾。……但是,基建過度投資的後遺症已開始顯現。……更重要的是,靠粗放型投資來帶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已令山河變色,環境污染得令人不忍卒睹。新一屆領導人也認識到這種增長模式的遺害,決定代之以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減少基建投資的力度。換言之,中國的基建投資將進一步壓縮。在此情況下,成千上萬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可能因而失業,而價值幾百億美元的建築設備也要閒置。但在「工程換能源」下,中國可藉輸出工程,讓中國的工人繼續有工可做,基建設備也有出路,工程技術人員還可累積更多開採石油、礦產的經驗,既可紓緩國內投資過熱,又可換取自然資源,對中國自然是美事一樁。」

與此同時,據香港《亞洲周刊》本周報導,面對能源危機,中國已經開台重新考慮成立國家能源部或者更高級別的能源管理部門。《亞洲周刊》報導說:「中國國務院已經委託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能源局草擬這方面的可行性報告。這是十六年來,中國首次重新考慮成立能源部。……一九八八年,中國曾經成立能源部但是兩年之後,就將能源部劃分為電力、石油、煤炭等各個部門,各管一頭。目前中國能源需求日漸擴大,能源管理腐敗滋生,因此成立能源部,可能被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嘗試。」

針對這一訊息,《蘋果日報》本周進一步提高背景消息,描述中國現任領導人在能源方面的個人背景。文章寫道:「中國開始籌建九十天的戰略石油儲備設施,分佈在浙江的寧波和舟山、山東青島和遼寧大連,總儲油量一千四百萬噸,耗資一百億元人民幣,預計二○一○年完工。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戰略石油儲備計劃,看來要動真格建起來了。中國現在如此重視能源問題,相信與新一屆領導人的能源背景有一定關係。」

文章寫道:「戰略石油儲備,主要用來提高國家安全系數,在國際石油價格過於波動或供應來源被切斷時,釋出儲油來確保國內的石油供應。美國非常重視戰略石油儲備,現任總統喬治布殊更是其中一位最重視能源供應問題的美國總統,這跟他的石油背景密不可分。……相對而言,中國過去的最高領導層很少具備能源背景,上屆的江澤民、朱鎔基等人多出身電子和機械工程,對石油的戰略性作用不甚了了,因而一直沒把戰略石油儲備當一回事,……但現屆的領導人中,不少人具備能源或資源方面的背景,自然會更重視能源問題,更明白石油及自然資源在現代經濟的地位,因而在政策上向石油等能源行業傾斜。胡錦濤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曾到甘肅參與興建水電站;溫家寶是學地質的,踏遍甘肅的深山尋找礦產資源。他們兩人當然瞭解資源的重要性。此外,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曾任石油系統「開山祖師」余秋裡的秘書,至調任上海前一直任石油部外事局聯絡部處長、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對外聯絡部副經理、南黃海石油公司黨委書記。而溫家寶的主要助手、副總理吳儀還是石油學院的畢業生,在石油系統工作了二十多年;政治局委員兼公安部長周永康,不但畢業於石油學院勘探系,還在遼河油田工作了十多年,擔任過石油工業部副部長。他們都是中國調整石油戰略的推手。 」

(報摘:邱震海)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