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評點中國汽車

2012年4月23日

素有德國「汽車教父」之稱的杜登霍夫教授分析,中國汽車市場還具有相當大的長期發展潛力。達到當今日本、韓國車的水準「純粹只是時間問題。」

https://p.dw.com/p/14jQO
Two models pose by a CUV Hover car at the stand of Great Wall Auto duri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Fair in Shanghai, April 22, 2005. Great Wall Motors has become the latest Chinese carmaker to enter the European market with a shipment of 500 sports-utility vehicles to Italy. The Hong Kong-listed company said on September 5, 2006 its Hover SUV, with a Mitsubishi-made engine, would be priced at about $20,000 in Italy. It is looking for distributors in Spain and Greece. The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companies has been boosted by their increasing success in the fast-growing domestic car market. The company is one of a handful of Chinese carmakers formulating plans to sell cars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European and US markets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Great Wall already sells cars in about 60 countries, and exports are expected to be about a third of the companys sales this year. Foto: Imaginechina Zhou junxiang +++(c) dpa - Report+++ usage Germany only, Verwendung nur in Deutschland
SUV:中國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德國汽車廠商爭奪中國市場的大戰還在持續。最近,從保時捷、奧迪等廠商那裡又傳來銷售額創新紀錄的消息。您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這種淘金熱究竟還能持續多久?

Zu sehen ist der Automobilexperte Prof. Ferdinand Dudenhöffer. DW/ Scherle 11. Mai 2011 in Duisburg
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圖片來源: DW
--- DW-Grafik: Per Sander 2011_09_01_automarkt_china_boomt.psd
專家:德國汽車業三大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淘金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圖片來源: DW

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中國汽車市場還有巨大的潛力,如今私人汽車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1200萬到1300萬輛左右的水準。如果我們分析一下中國汽車市場中長期的增長潛力,和我們歐洲市場的汽車人均保有率相比較的話。整個中國市場的年銷售潛力其實在5000萬輛左右。所以,從長期來看,中國汽車市場還是有很大的可能實現持續增長。當然前提條件是,中國的經濟能夠繼續增長。

德國之聲:推動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另一大因素是中國消費者對豪華型汽車情有獨鐘,特別是像SUV這樣的運動性多用途轎車。然而這樣的汽車在歐洲卻被大部分人視為環保的敵人。其實上德國街頭也是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大傢伙"出現。許多到過這裡的中國人就會問,德國人真的更喜歡開環保的小型汽車嗎?

杜登霍夫:德國的情況是這樣的:由於歐盟層面下達了減排指標,所以德國汽車商不得不考慮推出更加省油的汽車。相關車型在油耗以及碳排放量上都有所突破,目標是實現平均每公里130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一目標總體來說使得德國所有汽車製造商的產品節省了20%的油耗。而這一切都是在小型汽車愈發成為潮流的情況下實現的。當然,目前德國市場內確實存在著一股追求SUV的潮流,但這種潮流更是向著緊湊型SUV,也就是像大眾高爾夫汽車這樣大小的SUV方向發展。這也是推進德國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大主力,將合理的油耗和SUV駕駛樂趣結合在一起。

德國之聲:汽車業這幾年來的另外一個備受爭議的新亮點就是電動汽車。在此,各方對其褒貶不一。您認為電動汽車能夠成為未來汽車業的主流嗎?

杜登霍夫:電動汽車對於汽車工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話題,我們在接下來的20年中將共同見證並親身體驗汽車動力的一種變革。這意味著,內燃發動機將更多的得到電動機的支持,比如帶有大型可充電電池的混合動力汽車,人們可以在私家車庫中為其充電,並用這種電力行使20至40公里後再啟動內燃發動機。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我們現在就可以觀察到燃料電池將在未來的10至15年之間穩固其市場地位。燃料電池汽車意味著我們以電力為動力,通過車上的氫元素為電池充電,並同時實現汽車行駛的零排放。這對於世界上許多大城市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像北京、上海、重慶這樣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這裡的人們無法控制汽車廢氣排放的問題。正是這樣的地方才需要最新型的汽車動力技術。

德國之聲:那中國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有自己的建樹嗎?

杜登霍夫: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中國有關方面宣佈將加大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投資和研究力度。但是在純電動汽車方面,中國是促使全球汽車工業關注這一領域的主要推進因素之一。如果沒有中國,我們今天還不會這樣重視電動汽車這一話題。

Mechanics work on an assembly line in the newly opened car factory of Great Wall Motor Co near the town of Lovech, some 150 km (93 miles) north-east of Sofia February 21, 2012. Chinese automaker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pened on Tuesday its first pla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ar the Bulgarian town of Lovech as part of its efforts to enter the European market. REUTERS/Stoyan Nenov (BULGARIA - Tags: TRANSPORT BUSINESS)
長城汽車於2012年初在保加利亞投入使用的汽車生產車間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收購沃爾沃、羅弗MG以及對歐寶汽車的興趣都顯示了中國汽車業走國際化道路的雄心壯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您覺得未來中國造汽車在歐洲市場能不能取得像韓國、日本造汽車今天已經所擁有的地位。

杜登霍夫:這是人們可以,也必須面對的事實。而且中國會比韓國及日本的車商更快的獲取這一地位。中國汽車製造商通過成立合資企業,同來自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的廠商緊密合作。也就是說,中國學習的速度比當時的日本或者韓國要快一倍。我們可以期待,最晚五年後,就會有中國產大眾高爾夫汽車在德國市場銷售。

德國之聲:但到目前為止,在德國的馬路上還幾乎看不到任何一輛來產自中國的汽車。。。。。。

杜登霍夫:這並不完全屬實。德國市場上沃爾沃的銷售量還是不錯的,而沃爾沃是100%的中國品牌,全資屬於吉利汽車。這也是我們觀察到的一種潮流,中國越來越多的喜歡在歐洲購買技術,並對其加以改進。沃爾沃當然是其中一個重量級的例子。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其他一些來自中國本土的,像長城、吉利、奇瑞這樣的非合資公司。他們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向市場提供廉價的小型汽車,並以此首先佔領第三世界國家汽車市場。隨後的第二步就是進軍歐洲以及北美市場。我們將要,也必須知道這是會成為現實的事情,純粹只是時間問題。

採訪記者:任琛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