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欲推出「反分裂國家法」及反響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18日

12月17日,中國媒體宣佈中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這個消息在台灣和香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https://p.dw.com/p/60ds
台灣人照樣打牌圖片來源: AP

中國央視12月17日晚上在新聞聯播中報導,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第10屆人大常委會13次會議於12月25日至29日舉行,會議將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

20年前的這幾天,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就香港命運達成協議的日子。這20年來,香港和澳門已經先後回歸中國。也許有一定的象徵意義:20年之後,台灣將會如何?

這個反分裂國家法據說並不點台灣的名。但,中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已明確表示,這部法律草案的適用範圍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也表示,「反分裂國家法」是為處理台灣問題而做的特別立法。而香港的事情是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來處理。

中國立這個法律的想法可能由來並不是很久。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英國期間與華人華僑等座談時,有一名僑領建議中國制定「統一法」。溫家寶當即表示:「你對關於祖國統一的意見非常重要」,並說要認真考慮。(評:其實,今年3月,中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周洪宇就向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盡快制定國家統一法」的建議,9月又再次提出。只是,溫家寶在倫敦的表態則是中國最高領導層首次對此表示的明確態度。)

「統一法」是怎麼變成「反分裂國家法」的,過程不是很清楚。對這個改變,台灣專家和政界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台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說,他認為中國從統一法改為反分裂國家法,表明對台彈性已經增加。(評:陳教授的意思是,反分裂國家法比統一法「軟」一些?強調的不是「統一」,而是「不要分裂」?恐怕在全文通過與公佈之前,不能下此定語吧?否則,那將意味著中國一個重大政策改變,即變成了堅守現狀,等待時機。作好了長期打算。)

(評:「統一法」變成「反分裂國家法」,而且不點台灣的名,應該還有一層意思,也就是說,對象包括藏獨、疆獨等,而不光是針對台獨。是否如此,當然要等該法通過與正式面世後才清楚。)

民進黨副秘書長李應元卻作出了強烈的反應,他說,中國意圖制訂反分裂國家法,此舉是破壞台灣人民情感的動作,暴露中國才是想要改變台海現狀的一方,台灣將讓美國在內的國際友邦瞭解中國這項圖謀。(評:中國想改變台海現狀好像是明擺著的吧?中國從來沒有說過不想改變台海現狀啊。)

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表示,佈局作法已經使兩岸情勢緊張、雙方衝突一觸即發,不小心處理,會從武嚇變成武打,兩岸可說已經到了警戒邊緣,因此他呼籲民進黨當局能夠小心處理此項消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徐少萍也表示,民進黨兩岸政策激進,刺激對岸,導致中國加速訂定「反分裂國家法」,不利兩岸穩定;國民黨團呼籲執政當局回歸國統綱領,以短、中、長程因應,以中道、善意因應兩岸變局。親民黨立法院黨團副總召集人呂學樟也表示,因為民進黨政府不斷提倡台獨、制憲,引起中國緊張,才讓北京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草案」,他呼籲朝野一致支持親民黨提出的「兩岸和平促進法草案」,維持台海50年和平。

新華社引述了台灣中央社的報導:台灣文化大學大陸所所長高輝說,「反獨「一直是大陸的重點工作,所以「今天這項消息來得並不意外。」

台灣陸委會也針對此項訊息,立即設立了因應小組,並密切注意日後發展。台灣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說,反分裂法是「企圖採取片面立法,為日後以武力侵犯台灣,片面改變台灣現狀找尋合法化藉口」。他呼籲中國當局三思而行,不要一再「錯估台灣人民愛好和平、反對軍事威脅的堅定意志。」

中國官方媒體很快轉載了香港一些媒體的反應。除了「文匯報」、「大公報」的反應外,中國媒體引述「香港商報」社評說:反分裂國家法法律程序的啟動,是13億中國人民的人心所向,會激發全球中華兒女的民族心,中國情,對「台獨」分子必將是一個有力的震懾。「星島日報」的社評說,絕大多數香港人都反對「台獨」,希望國家和平統一,不想海峽兩岸燃起戰火。「成報」的社評說:台灣當局蠢蠢欲動,運用其執政資源繼續「去中國化」。有鑑於此,為防患未然,全國人大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

台灣分析人士說,中國此項動作是有計劃進行的,不但事先與新加坡、法國甚至美國等國家施壓,甚至時間也選在泛綠立委選舉失敗的時間點上。這是中共三戰(法律戰,宣傳戰,心理戰)的組成部分。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說:外交部已在第一時間通過駐美代表處等管道與美方溝通,也知道中國給各國駐中國使節發了外交照會。他說,經由駐外單位傳達回來的訊息顯示,美方「反對」中國這項推動立法的動作。台灣外交部打算邀集各國駐台使節,通函各駐外館處,向各國政府表達台灣這項「嚴正立場」。(評:「美方」是誰?是布希政府還是政府某個工作人員或某位參議員?布希政府恐怕不會為中國立一個法而採取干涉行動。即使採取,那又有什麼用呢?而台灣政界求的似乎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平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