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教會與梵蒂岡關係在變化中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5月15日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在北京北堂觀看天主教禮拜儀式時,深有身在西方教堂的感覺。他注意到,教會的一切雖然仍在黨的嚴格控制下,但天主教徒的處境有了改善,愛國天主教會與羅馬教廷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

https://p.dw.com/p/8TRm
遙望梵蒂岡圖片來源: AP

「看來,愛國教會的大部分神甫和主教都曾非正式請求教皇事後承認對他們的任命,並也獲得了承認。他們與『卡裡塔斯』等國際天主教援救組織早就進行合作,這也許正是梵蒂岡一段時間以來努力與中國建交並推進愛國教會與地下教會聯合的基礎。羅馬教廷外交官埃切加列最近的說法是,中國的教會有兩派,兩派以不同形式既忠於教會,同時也愛國。

「與梵蒂岡一樣,大多數天主教徒看來已接受國家宗教事務局進行的教徒登記。黨的領導人似乎不再擔心教會受到外國控制,其原因之一是教皇保羅二世對天主教歷史上在中國傳教時犯的所有錯誤公開表示了道歉。在此基礎上,中國與梵蒂岡雙方接近了,中國顯然對這樣接近有興趣。過去兩年內,經雙方同意,中國任命了四名主教。」

具有天主教背景的萊茵信使報披露了中國與梵蒂岡最近兩年來共同任命主教的做法:中國提出三名候選人,教廷從中選擇一名。但最近中國未經教皇同意任命兩名主教的做法使中梵關係正常化過程遭受了挫折。該報問道:

「為什麼這樣做呢?是害怕天主教會在失去精神支柱的中國社會增強影響嗎?或者是為了抵制『西方影響』而做出的粗魯反應?香港大學的宋教授認為,以上兩種考慮的結合是中國採取這一做法的原因。他估計,愛國教會有四百萬天主教徒,但地下教會有雙倍的成員,教皇本篤十六世把兩個派別的聯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宋教授和其他分析家認為,中國對梵蒂岡實行強硬路線絕不是對整個西方國際社會做出的友好姿態。宋教授說:『在世界許多地方,這一事件將擦亮一些人的眼睛。』

這場爭執產生的影響超出了北京與梵蒂岡的關係。華盛頓對這一衝突不表態,莫斯科的真理報做了報導,但做壁上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克科馬克說,『美國政府首要關注的是保衛世界上的宗教自由,這也包括中國。』歐盟議會外交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則談到了中國在宗教自由和人權方面極其嚴重的狀況。」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