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改革關涉世界未來

2012年12月16日

本周《牆外文摘》關注2013年中國八大趨勢,中國經濟的全球角色,日本人對侵略戰爭的反思以及台灣反媒體壟斷中的中國因素。

https://p.dw.com/p/173Yz
TO GO WITH Inflation-poverty-food-Philippines-agriculture-reform,FEATURE by Cecil Morella A laboratory technician stacks test tubes containing tissue cultured banana plantlets raised in th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Hijo Resources Corporation in Tagum in Davao del Norte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island of Mindanao on April 22, 2008. Hijo and many other local growers are experiencing boom time in supplying bananas to a growing global market on a surge in demand for fresh fruit in the Middle East, Russia,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Free from typhoons and blessed with rich sandy-loam soil and year-round rainfall, Mindanao, twice the size of Belgium, accounts for a third of the Philippines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60 percent of its farm exports. AFP PHOTO/ROMEO GACAD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ROMEO GACAD/AFP/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薄熙來醜聞、經濟增長放緩、十八大權力交接,2012年的中國政治過於刺激,2013年將會如何?《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很難想像明年會同樣跌宕起伏,但是改變卻在所難免。2013年可能出現的八個趨勢是:

經濟增長轉變,預計重點將越來越多地放在增長的品質、城市化進程,以及農村改革上;新任領導人的變革,其主要對像是經濟與行政改革,但也可能會涉及一些政治改革;打擊腐敗,有望會將更多高級官員繩之以法,成為近年來最有效的反腐舉措,但這最終卻依然不能解決滋生腐敗的體制問題;與鄰國的外部環境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出現誤解或意外的風險越來越大;環保方面,中國有著世界上最棘手的一些環境問題,這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威脅與日俱增;行動主義不斷上升,預計隨著市民自身權力意識增強、維護自身權力的勇氣增大,未來會出現更多環境抗議活動;網路壓力增大,預計網路上會爆出更多醜聞,這將迫使各級政府變得更負責,反應也更靈敏;海外投資方面,對中國商業交易的政治審查,以及社交網路上的朋友向你發出的網路聊天邀請都會有所增加。中國經濟如何繼續走強?

A general view of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is seen Friday, March 5, 2010 in Shanghai, China. China's Premier Wen Jiabao promised strong growth this year and said the government will combat inflation and risks to banks to keep the rebound in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economy on track. (ddp images/AP Photo/Eugene Hoshiko)
美國日前發布的《2030年全球趨勢》報告稱,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額在2030年前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最大經濟體。圖片來源: ddp images

台灣《旺報》發表的一篇報導說,美國"國家情報會議"日前發布的《2030年全球趨勢》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額(GDP)在2030年前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最大經濟體;但報告也同時警告,大陸發展存在很多變量,如不轉型為可持續發展、創新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優勢將減弱。

文章指出,首先,過去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及低生產成本帶動的出口快速擴張,以及大量投資與產能擴充之上,但近年其出口增長因勞動力及其他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及歐、美市場景氣不佳而大幅萎縮,並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及投資減緩。其次,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日益擴大的內部矛盾,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及東西差距等三差問題,以及特權貪腐猖獗,引發社會強烈不滿及階級對立。再者,國際氛圍對大陸發展漸趨不利。"中國崛起"的速度超乎預期,導致美國及周邊國家對中國大陸戒心愈來愈強。所以,2030年的中國能否成為帶動東西翻轉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關鍵在於轉型、改革及恰如其分的國際角色。

參拜靖國神社是為了消除惡行?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前夕,《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報導中談到日本人對於戰爭的反思。文章認為,靖國神社是一個宗教場所,並非國立,而許多日本人的拜祭也僅僅是為了紀念戰爭亡魂。但靖國神社和與之毗鄰的博物館仍是二戰軍國主義的象徵,也被視為強硬(軍國主義)論斷的象徵,政治人物的一再拜訪激化了中日、韓日矛盾。

文章引述東京天普大學的教授傑夫•金斯頓的話說,"日本人民比政治家要先進得多,他們的常識是正確而強大的,抵擋住了自己領導人唱的海妖之歌。"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則說,"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的侵略與戰爭,但中國人必須認識到日本人在戰後的轉變。"領導著一個政府資助的中國歷史研究項目的北岡伸一說,"日本確實侵略了他國,這一點不容置疑。我們必須負責。99%的日本歷史學家都支持這個觀點。剩下的只是業餘歷史愛好者。"

10月份數十位參拜靖國神社的國會議員其中之一原口一博為自己辯解說,那裡供奉的目的,並不是表彰死去的士兵們,而是淨化他們,消除他們的惡行。那些參拜神社的人,需要反思日本過去到底做了什麼,"這樣我們才不會重複過去的暴力行徑。"

Aufnahmeort: Beijing, China Datum: Okt. 2010 Aufgenommen von: Fang Wan (Praktikantin bei der DW-Chinesisch Abteilung).
英國《衛報》曾報導,中央電視台預計將海外工作人員增到500個,披露的初步預算至少66億美金。圖片來源: DW/F. Wan

如何面對中國媒體的海外擴張?

針對目前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學者魏玓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揭示,1990年代初是台灣第一波媒體改革運動高峰,訴求"黨政軍退出媒體",也就是反黨國壟斷。但是黨政軍退出後呢,媒體該交給誰?他們主張媒體公共化,讓媒體回到公民手中。可惜這主張後來並未取代主流,更因相關政策設計不當或落實不力,多數媒體落入資本家手中。因此運動者不僅要反對,更要想想未來。

文章指出,此次反媒體壟斷運動終於將"中國因素"提出來,這是正面的。"中國崛起對台灣的影響,我們早該關注,與其擔心觸動政治而避談,不如正視和辯論。不過,面對媒體領域的中國因素,同樣不能只是簡單地反,那隻會讓我們更抵擋不住。英國《衛報》曾報導,中國將在未來5年大幅投資國營媒體的海外擴張計劃,中央電視台預計將海外工作人員增到500個,披露的初步預算至少66億美金。台灣該端出什麼樣的媒體政策,顯然比單純反中更急迫。 "

摘編:張平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