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摧星試驗使太空垃圾至少激增了十分之一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2月28日

本周出版的美國專業雜誌「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載文稱,中國1月11日發射導彈擊毀自己的氣象衛星風雲1C,是航天史上後果最嚴重的一個事件,它使太空飛行殘片一下子激增了10%。德國科學家甚至認為這個摧星行動增加了30%的太空垃圾。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9w4C
它們的飛行不太安全了圖片來源: ESA

美國宇航局NASA長年研究太空垃圾的專家尼古拉.約翰森(Nicholas Johnson)說,中國從西昌發射導彈擊毀的那顆衛星化為極多的大大小小殘片,它們分佈在了距地200至3800公里的高空中,給衛星和其它太空器帶來威脅。他說:「這是航天時代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衛星殘片化。」

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空間監視網SSN(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只能觀察與登記至少10釐米大的殘片。從中國被摧毀的這顆衛星上散開的這類大殘片,該監視網至2月初已經登記了700個左右。但美國專家估計,從這顆衛星產生的大於等於1釐米的新殘片達到了35000個左右。專家們還說,由於所有殘片以高於每秒8公里的速度飛行,即使小至一顆螺絲也會給太空中飛行的衛星等帶來沉重打擊。

專家們說,這顆衛星散開的殘片,使航天史50年來積累的殘片數量一下子激增了10%。如此激烈的增長,在航天史上還是沒有先例的。美國國務院人士說:「我們還在等待中方關於這個摧毀衛星試驗怎麼跟中國人宣佈的和平利用太空的意圖相符合的詳細解釋。」

約翰森說,中國製造的這個太空殘片「大雲」給「數以百計的衛星」帶來了威脅,其中包括GPS導航衛星,空間望遠衛星Hubble,地球探測衛星和其它許多。軌道高於2000公里的衛星,如GPS衛星或對地定點衛星受到的威脅相對較小。

德國科學家的估計數量更大。布朗士威格工大的航空航天系統研究所專家塞巴斯蒂安.施塔布洛特(Sebastian Stabroth)對記者說:「事實上,中國的試驗使碎片數量大大增加。在模擬試驗中我們可以確定,碎片數量增加了30%。」他也認為,小如螺絲或同樣大小的金屬碎片都可能帶來重大問題,「最嚴重的是,如果兩個飛行物體迎面相撞。」在這種情況下,一顆以每秒7.5公里速度飛行的螺絲的力量相當於一顆手雷。

據德國這家研究所的模擬驗證,現在在太空中飛行著約60萬個大於1釐米的殘片。施塔布洛特說:「如果把殘片尺寸縮小,數量的增大是巨大的。」現在飛行著的大於1毫米的殘片物體至少達1.5億個。但這位專家指出,現在發生嚴重對撞的危險還是相當小的,「但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干,那麼前景就不妙了。」他說,尤其象中國最近做的那種試驗是沒有必要的增加風險,「這種試驗美國人和蘇聯人在80年代也做過。他們的目的是強調他們軍事上的強大。」這位專家警告道,對這個問題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要發展出阻止這種做法的戰略來;如果發生連鎖反應,太空殘片的數量會持續激增。

太空殘片還不光給太空帶來問題。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亞洲部分的阿爾泰共和國打算請求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kosmos,讓阿爾泰地區不受太空垃圾騷擾。這個共和國說,落有太空人工殘片的地域面積佔了該共和國的四分之一,這裡散佈著約2000噸的金屬殘片。

非故意的殘片生成也是在不斷的發生中。據BBC報導,幾天前俄羅斯一顆火箭剛在太空炸開,產生了至少1000個殘片。這枚火箭是2006年2月28日在哈薩克斯坦的白科努爾發射的,目的是把Arabsat 4A衛星送入太空繞地球軌道,但沒能成功送入軌道。今年2月19日,這個火箭的最上面一級脫離了開來,在500至1400公里的高空爆炸。歐洲空間站ESA觀察到至少1000個碎片。ESA專家認為,這次爆炸也導致空間相撞危險可能性提高了10%。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