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古巴關係處在最繁榮時期

德國之聲2008年2月12日

古巴是47年前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同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中古兩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關係一直基本保持友好。47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經躋身於世界經濟強國之列,在國際政壇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德意志報」11日發表文章,報導中國向『社會主義兄弟』古巴慷慨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古巴搞基礎建設。作為回報,古巴向中國提供大量能源。德國之聲摘譯如下。

https://p.dw.com/p/D6HC
2003年2月26日,江澤民與卡斯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乾杯圖片來源: AP

「新德意志報」的文章這樣寫道:

「中國和古巴的關係正處在最繁榮時期。政治上,兩國互敬互讓;經濟上,中國是古巴第二大貿易夥伴。3年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10幾名部長,上百名企業家陪同下出訪古巴時,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楚感謝社會主義兄弟中國在古巴最困難的時期提供的寶貴支持。胡錦濤那次訪問的重要意義在於加強同古巴的貿易往來,並將其作為開拓拉美市場的跳板。中國向古巴慷慨提供巨額貸款,卻不額外附加苛刻的償還條件。然而在對古巴直接投資上中國一直持謹慎態度,畢竟古巴還在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而中國早已是市場經濟,私有企業要自負盈虧。在對古巴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也是一馬當先,承諾提供支持。為保障古巴在2012年之前徹底解決全國交通運輸問題,中國提供資金和人力,並向古巴出口火車和汽車。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省電型冰箱以及食品和服裝早已充斥古巴市場。而作為回報以及償還貸款,古巴這個具有『世界糖罐』之稱的國家每年向中國提供40萬噸蔗糖,生態能源,上等煙草。中國還利用古巴豐富的礦產資源大量購置鎳和鈷,以滿足自己對能源的巨大需求。」

同一天出版的「柏林日報」發表「中國展開爭奪能源之戰」一文,報導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大量進行能源採購,對西方構成競爭威脅:

「上周,中國鋁業公司聯手美國鋁業以145億美元交易額收購英國-澳洲矿业巨頭力拓公司股份。這是中國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也足以證明中國要在能源市場上爭取一席之地的野心。1990年中國的能源所需佔世界總需求的3%,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中國政府始終強調,人均耗能仍遠不及西方水準,並同時要求,不要把能源問題政治化。然而為了保障本國能源供應,中國不惜同西方國家眼中的『流氓政權』簽訂能源協議,承諾在該國基礎設施建設上提供資金和人力,並利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阻止對這些國家的制裁措施。由此看來,中國在能源之戰中當然有西方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中國有的是廉價勞動力,願意聽從調動,連同機器設備一起被中國政府派往需要他們的地方獻力。」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