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力推金融改革 外資磨拳擦掌

2019年3月8日

中國祭出的新政策,對內進行減稅降費,對外擴大外資准入。推出政策之初,國際組織對其政策點贊,商業銀行也拭目以待。

https://p.dw.com/p/3EeY1
Chinesische Währung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 為了提振經濟,中國今年出台了一系列對內與對外的經濟政策。周四(3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IMF)評論道,中國刺激內需的經濟政策將提高經濟成長的品質,是正確的方向。

北京本周宣佈,將2019年的經濟成長目標降低至6.0-6.5%。針對成長逐漸放緩的經濟態勢外加中美貿易摩擦,宣佈以降稅減費應對。

針對減稅降費,國際貨幣基金的發言人萊斯(Gerry Rice)表示: 「國際貨幣基金認為,這會讓中國的執政者把焦點放在提高經濟成長品質,而非數量。」他說﹕ 「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長久以來所提倡與鼓勵的。」

他補充道:「我們也樂見中國有意支持現在仍較低迷的消費端。」他認為原先的社保負擔太高,影響企業聘僱意願,現在下調社保繳費比例,同時也下調增值稅稅率,雙方面加起來「有助於提高效率,減少避稅的機會」。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政府大規模降稅減費約兩兆人民幣之外,製造業增值稅也大幅從16%下調至13%,運輸業與營建業則下調1%。

萊斯提醒北京,此時應該要搭配執行其他改革來促進消費,包括:擴大健康、保險、教育支出,轉移財產至低收入家戶。

Macau Banken Skyline
中國開放外資的消息讓國際企業躍躍欲試圖片來源: Jochen Faget

財富管理產業蒸蒸日上

在中國,財富管理產業成長十分迅速,但是歷史上卻一直與高風險、非流動資產、散漫無章的規範聯繫在一起。

最近,當局宣佈開始金融改革,要求國內銀行將他們的財富管理業務獨立出來。消息人士指出,此舉意在擴大政府管制,以便北京當局減少債務、限制高風險金融商品的買賣。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個月表示,現在中國五家主要銀行都已經取得了政府同意,將建立財富管理部門。這些部門必須有獨立的賬本與賬戶,「來實踐財富管理誠實、勤奮、負責的義務」。

瑞信亞太私人銀行北亞洲區總裁方世華(Francois Monnet)表示,境內銀行的投資報酬率「正常化」之後,會讓外商銀行更有施展空間。

瑞信銀行正在佈局進入中國市場,與高盛和瑞銀(UBS)競爭財務管理顧問的市場。瑞銀的財富管理主管呂尼(Marina Lui)說,不論是對瑞銀還是暴發戶,中國都是十分優先的戰場。

兩位知情人士指出,摩根大通集團也已經開始討論如何在中國境內開展私人銀行業務,雖然摩根大通的發言人拒絕證實這個消息。

其他國際商業銀行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也預期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會加速擴大。匯豐銀行預期在中國的業務成長之下,亞洲的收入會擴大至少十億美元。該銀行回復路透社道:「中國最新的財富管理政策將會為金融業務設定更明確的規範,也令快速成長的財富管理市場更加標準化。」

羅法/李芊(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