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這些要素值得看

2022年7月14日

受到防疫「清零」措施的重壓和全球經濟景氣前景不佳的影響,過去數月中國經濟增長低於此前預期。即將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愈發受到廣泛的關注。

https://p.dw.com/p/4E8r8
China Shenzhen | Evergrande |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五,中國國家統計局將發布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路透一項問卷調查顯示,4到6月中國GDP增長可能僅為1%,今年全年預計經濟增長4%。這遠遠低於北京官方5.5%的目標。

封城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為4.8%。據《金融時報》分析,在這3個月的數字裡,西安和天津的封城有所體現,但4月份開始上海長達兩個月的封控,影響將體現在現在第二季度的數字中。北京雖然沒有像上海那樣實施全市性封鎖,但大部分地區也停擺數周,經濟活動大幅縮減。因此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是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最慢的。

由於看不到結束"清零"政策的方案,甚至擔心封控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中國民眾和企業面臨長期的不確定性。此外,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全球景氣前景的不確定也拖累了中國經濟增長。

全年增長目標不保?

6月,世界銀行對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從去年12月的5.1%下調至4.3%。世行表示,這一修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奧密克戎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3月至5月中國部分地區的長期封鎖。

花旗、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也都下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預計在4%到4.3%之間。世行預測在今年下半年中國將 "採取積極的政策刺激以緩解經濟下滑"。

 

刺激措施上路

目前中國地方政府需要經濟增長來創造就業機會並提供財政資金,因此儘管飽受詬病的"人為增長"造成舉債和浪費,但這種長期形成的習慣做法很難打破。

《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各地的地方政府今年將被允許增發價值1.5兆元人民幣(2230億美元)的債券,以促進增長。中國政府今年計劃發行的債券額度為3.65兆人民幣,主要由地方政府用於基礎設施項目。新增的1.5兆将從明年的額度中提前拿出來使用。

堅持vs.松綁

中國"清零"政策下的自我封閉對經濟將產生長期影響。"中國的清零政策可能會推動出口訂單和生產在供應鏈恢復正常化期間向其他國家轉移",瑞穗銀行(Mizuho)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Ken Cheung周三寫道。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也曾表示,"世界不會坐等中國實現群體免疫"。

儘管習近平不久前強調要"堅定不移"執行"動態清零",但當局也在試圖走出"微鬆綁"的步驟。比如縮短入境人員隔離時間,從"14+7"降低為"7+3";進口非冷鏈貨物不再進行核酸檢測和強制消毒。官方還強調,各地政府不得層層加碼、擅自實施更嚴格的規定。

China Evergrande Group
圖片來源: Wiktor Dabkowski/picture alliance

房地產市場見曙光?

今年6月全國新增信貸總額為5.2兆人民幣,比5月份高出近11%。增長的部分原因是基準利率下調。

6月份的房地產銷售同比下降9.5%,而5月份的下降幅度超過48%。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arry Hu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增長發動機,"房地產行業的至暗時刻 "可能終於過去了。

 

(路透社、金融時報)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