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不會"幸災樂禍"

2011年8月29日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雖然中國與西方相互競爭,但是彼此利益又緊密交織,當西方處於經濟衰退之際,中國不可能幸災樂禍,實際上中國依賴於美國和歐盟,有責任心的中國人不會有任何勝利感。

https://p.dw.com/p/12PEG
中國經濟依賴對西方的出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該報8月27日的評論寫道,"西方的債務危機和衰退恐慌讓中國看起來強大,然而,這個國家其實擔心被捲入其最重要市場和債務國的漩渦之中。對付上次動蕩的鬥爭武器--經濟復甦計劃和擴大貸款,已經失去作用。所以,中國人感到不得不去支持工業國家,加速國內的經濟改革,這也會有助於修正國際不平衡。要是改造成功,中國和世界都會在這一過程中壯大起來。"

評論以美國副總統拜登(Joseph Biden)最近的訪華為例說明,"華盛頓的出面不是作為請求者,而是作為中國財富的自信的保障者。它從依賴出口的中國所購買的商品超過任何國家。通過人民幣和美元掛鉤,中國將部分貨幣政策讓給了美聯準,其巨大外匯儲備的價值也依賴於美元。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的嘆息可以理解,難以對中國嚴厲批評:'怎麼可能對借錢給自己的銀行表現強硬?'可是反之亦然,一個只有一個顧客的銀行,是與之興衰與共的。"

評論指出:"中國也和歐洲捆綁在一起,歐元是美元之外中國外匯投資的唯一選擇,歐盟作為貿易夥伴甚至比美國更重要。為了穩定該地區,中國想繼續購買危機國家的債券。北京擔心不這樣做的話歐盟就會陷入經濟衰退,而中國也勢必出現危機之初那樣的局面。當時上萬家出口公司倒閉,百萬農民工失去工作,政府推出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復甦和貸款計劃,央行凍結了利息和匯率,以刺激出口經濟。

"這次是否成功,是沒有把握的。因為,這個刺激計劃給中國帶來巨大困難,通膨失去控制,產業受生產能力過剩危害,建築業面對投機泡沫,地方政府作為公共投資的主要承擔者債台高築,銀行擔心信貸虧缺,過低的人民幣匯率減弱了購買力,使出口變得昂貴,迫使央行繼續購買美元。"

中國依賴美國和歐洲

該報還寫道,"有責任心的中國人反正不會有任何勝利感的,他們知道,制度競爭儘管是政治競爭,但與冷戰時代不同,已不僅是經濟的競爭。由於國際交往日益密切,他國的崩潰會是本國衰落的不祥之兆。……"

作者認為,"西方的盡快復甦對中國如此重要,而中國的穩固對工業國家也同樣重要,整個行業如汽車和機器製造的景氣都取決於遠東。當然,這條通往由亞洲支撐的新的穩定之路也隱藏危險,尤其在體制政策方面。西方模式在中國依然被詬病,中共的強硬派想以此在2012年的權力交接中得分,他們巧妙地將一個古老的內在聯繫倒了過來,不再是市場沒有民主能否運行的問題,反而在證明,市場在中國這樣的國家運行得更好;他們以為'歷史的終結'其實是歷史的開始-一個沒有多元和參與來制約的資本主義的專制。儘管在進行這種較量,中國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依賴於美國和歐洲,依賴於其市場、創新技術、產品和貨幣。中國不能也不會允許自己作為第三者袖手旁觀。"

 

 

編譯:林泉

責編:葉宣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