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GDP世界排名第二引發的思考

2011年2月16日

日本官方周一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的經濟規模在2010年首次小於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正式轉交給了中國。中國雖然在整體規模上領先,但與日本相比,人均創造的價值和平均生活水準的差別仍十分懸殊。

https://p.dw.com/p/10HZj
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GDP總量排名全球第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GDP總量趕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預測,去年已經通過媒體廣為傳播。本周一,中國在世界經濟體中排名第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消息傳出後日本輿論,日本老百姓有什麼反應呢?在日本學習法律專業之後又在日本工作至今的王東說:

"消息很轟動,各媒體頭版頭條幾乎都是這個消息。日本人心裡怎麼想的不太清楚,但表面上還是比較冷靜的。通過媒體渲染,老百姓心中也會有緊張感。因為對日本人來說,不論從哪個角度說,最大的威脅他們覺得還是中國。"

為什麼要強調人均GDP

中國經濟30年來高速發展,即便在世界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仍然保持了超過9%的增長率,GDP總量坐上了排名美國之後的第二把交椅。但是一個有人口近14億的大國,如果算一下人均GDP,就只相當於日本的1/10, 美國的1/11。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周繼忠教授強調說:

"為什麼要強調人均GDP,一方面反應每個人每年創造價值的大小,同時也反映一個人一年收入的大小。收入多少和消費能力直接相關。而消費水準的高低又可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福利水準,生活品質。因此從經濟品質上看,距離世界第二位還差得非常非常遠。"

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有許多問題

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是個令專家普遍擔憂的問題。中國資源缺乏,人多地少,經過多年的掠奪性開發,環境破壞嚴重。人口紅利也幾近成為過去。再加上經濟結構不合理,管理手段落後等,這些都是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絆腳石。周繼忠說:

"我們現在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國家過去的一種工業化進程的模式。從農民變成工人,通過發展製造業,工業來實現,在短期內創造大量產值。但是生產效率,資源使用效率水準都很低。過去30年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以能源,資源的投入,包括廉價勞動力的大量投入,包括土地資源的大量投入,以粗放型規模擴張式的經濟增長方式為主。"

貧富差距過大將影響社會安定

中國存在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正在越拉越大。這是一種嚴重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也將制約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

"我們最富有的百分之一點零,可能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沒什麼差別。而貧富差別的擴大對經濟增長的威脅非常大。對社會穩定的有序的發展,對社會文化政治結構都會是個顛覆。"


人才對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在日本的王東談到了日本人的良好素質。他認為這些也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能輕視。比如日本人吃苦耐勞,工作兢兢業業。而且:

"有危機意識,日本人很少會自滿自得。"

經濟發展的後勁來源之一是擁有大量有創造能力的人才。王東說,日本學生參加國際比賽名次一般不是很高,但是,

"在技術水準,創新方面日本還是遠遠領先其他地方的。我也認識一些從中國來的小孩子。 他們覺得在這裡上小學中學學的東西都太簡單了。但是為什麼再往上走就不如人家了呢。中國應當很好的反思一下。中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方法,教育內容都有很大問題。"

作者:韓明芳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