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印第七輪談判成果「微小」 44座邊境橋引關注

2020年10月14日

冬季在即,中印邊境爭議地區氣溫最低可降至零下50度,但雙方尚未發出撤軍訊號。與此同時,印度開通44座邊境運輸橋樑,中方表示反對,印媒則援引政府人士稱不會停止實控線印度一側的基建。

https://p.dw.com/p/3juzP
Grenzkonflikt China Indien
拉達克公路上的印度軍車(攝於2020年9月)圖片來源: Dar Yas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第七輪談判後,中印雙方周二(10月13日)發表聯合聲明稱,兩國軍隊指揮官進行了「積極、有建設性的」討論,以解決在喜馬拉雅邊境爭議地區長達數月的對峙。

中印外交官和軍隊官員已舉行了數輪談判,以磋商撤軍問題。上月,兩國外長和防長在莫斯科舉行了談判。

本周一,雙方高級別官員在喜馬拉雅山西部印度一側的楚舒勒(Chushul)舉行了第七輪談判,談判進行了超過10個小時。

印度政府發布的聲明稱:「雙方進行了坦誠、深入和有建設性的意見交流,圍繞印中邊界地區西部實際控制線沿線的撤軍問題。」

這份聯合聲明稱:「雙方認為,這些討論是積極、有建設性的,並促進了對彼此立場的理解。」

實際控制線是兩國軍隊對峙的事實邊界線。

這場爭端起於4月初,當時新德里表示,中國軍隊深入實際控制線印度一側的拉達克地區,該地區與西藏高原接壤。北京聲稱該地區屬於中國領土,指責印度在該地區的修路活動破壞穩定。

6月,兩國邊境部隊對峙激化,發生雙方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暴力衝突。印度有20名士兵死亡,另有數十人受傷。中國方面據信也有傷亡,但沒有宣佈詳情。

是次衝突後,兩國從拉達克加勒萬河谷以及至少另外兩處地點部分撤軍,但在至少另外三處其它地點、其中包括班公湖,危機仍在持續。

目前,雙方數萬名士兵對峙,由炮兵、坦克和戰鬥機支持。迄今為止,雙方尚未發出撤軍訊號,儘管冬季即將來臨,氣溫可降至最低零下50度,該地區被認為無法居住。

兩國在最新的聯合聲明中稱:「雙方同意繼續軍事和外交渠道的對話與溝通,盡早達成相互都可接受的撤軍解決方案。」

美聯社評述說,儘管對峙持續,數輪談判似乎對邊境形勢有所緩和,最近一個月沒有傳出新的軍事衝突的消息。

44座橋:印媒回應中國外交部表態

不過,印度開通44座通往北部與中國和巴基斯坦邊境的軍車運輸橋樑的消息,受到中國媒體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二稱:「反對在邊境爭議地區開展以軍事偵控為目的的基礎設施建設。」

趙立堅稱,根據雙方近期達成的共識,「任何一方都不應在邊境地區採取任何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行動,以避免影響雙方為緩和局勢所作的努力。

《印度時報》周三則針對中國外交部的表態報導稱,印度方面堅持認為,邊境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的所有活動都是在實際控制線印度一側進行的。「儘管中國屢次反對印度在拉達克邊境地區的道路建設,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稱,不會停止在實際控制線印度一側的基礎設施建設。」

該報還報導稱,在印中軍隊近距離對峙、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之際,中方的這一聲明卻顯示出立場的強硬。「這些表態令人猜測雙方的對峙可能要在嚴冬繼續。」

該報還寫道:「中國發言人的表態是具有重要性的,……因為它與周一第七輪撤軍談判所取得的儘管十分微小的進步背道而馳。……這種雙重性顯示出外交和軍事上圍繞對峙進行的一種貓捉老鼠的游戲。」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