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盃是經濟契機,遠期促進效用很小

德國之聲中文網 瞿曉2005年10月23日

不但克林斯曼、巴拉克、波多爾斯基等德國教練員球員期待世界盃能給他們帶來在家門口歡慶奪冠的輝煌時刻,德國經濟也期望搭上世界盃的順風車贏得發展的契機。

https://p.dw.com/p/7L8E
世界盃就是錢圖片來源: AP

2006年夏天在德國舉行的世界盃將引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關注目光,同時也將吸引數以十萬計的旅遊者和投資者。在賽場上取得好成績的國家隊和熱情好客的主辦國,這兩大形象的樹立將有助於德國從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中解脫出來。「FC德國GmbH」將使得德國的正面形象廣為人知,世界盃廣告推廣公司「索爾茨和朋友們」希望德國政府充分利用世界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德國,促進德國經濟發展。活動的主題口號是:德國,充滿想像力的國度。

這家廣告公司的老闆麥克-德弗裡斯樂觀的認為,足球不僅是一門藝術,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足球是把我們德國推向世界的一個平台。「」屆時全世界傳媒的焦點將集中於德國,這是一個展現我們自己的巨大機會。」 經過最初的困難之後,德弗裡斯現在可以期待從政府的政治和經濟部門得到財政支援和支持,一千萬歐元的資金能供聯邦政府和德國經濟隨時支配使用。

在這創造性地想法中,德國有365個地方需要改進。比如,在柏林的旅遊者必到之地國會大廈廣場上,計劃樹立起巨大的足球鞋雕像,來宣揚和促進德國的創造精神----而今天德國企業缺少的就是這個,這也使得世界盃的贊助商大部分是德國以外的企業,同時這也展現了世界盃對於世界級大企業的吸引力:汽車贊助商是韓國企業大宇,攝影器材膠片贊助商是日本企業富士,飲料贊助商以及食品贊助商都來自美國:它們分別是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以及麥當勞。根據權威統計,德國以外的產品將在世界盃贊助商中佔主導地位。而這也說明了世界盃有很強的吸引力,引發的贊助商競爭空前激烈。

贊助在世界盃中的巨大作用在1974年世界盃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世界盃組委會副主席沃爾夫岡-尼斯巴赫如此說。他在把1974年世界盃的開銷情況和今天做了比較之後認為,這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就好像石器時代和未來世界的比較。比如建造慕尼黑安聯體育場花費了2億8500萬歐元,這筆費用是1974年世界盃翻修所有場館開銷的兩倍還多。接下來還將花費大約15億歐元完善各個球場的各項設施,而最後為世界盃花費的金錢,現在還無法進行統計。尼斯巴赫表示,雖然花了這麼多錢,但是德國世界盃並沒有建造華而不實的體育場,所有的開銷都是必要的,體育場的建設也能被視作今後幾十年的投資:「我們現在有著世界上最好的體育場。」。同時尼斯巴赫也表示,德國不會因為舉辦世界盃而背上沉重的經濟債務。「世界盃引發的機遇是巨大的。」

今天足球場的建設和當年也完全不一樣,這也注定了更多的建築開銷:當年只需要建造普通的位置,走廊上可以銷售啤酒和甜點、香腸就可以了。但是今天的球場卻需要商務包廂、VIP包廂和普通的球迷隔離開來,此外,現代的體育場還需要能遮蓋所有看台的頂棚,還需要給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提供所有現代化的通訊設施。當年的體育場很多都是國家出資百分之百,但是現代的體育場建設,私人財團的資金往往佔到很大比例。不過在世界盃的旗幟下,來自德國政府的支持和保證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單純補貼和完全國家支持卻是不現實的,體育經濟學家庫塞特因此支持多方籌資,其中也包括引入個人資金。

庫塞特還批評了過高的公眾投資,因為它並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據他估計德國足協只能期待從2003年到2010年,每年來自公共投資大約10億歐元所帶來的效應。從長期來看,德國政府增加公共投資也無法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了。眼下,德國世界盃帶給德國經濟看得到的好處就是,場館建設從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勞務市場,降低了失業率:據估計,大約有3萬人因為世界盃而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