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上海藝術沙龍-現代藝術的聚寶盆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9月11日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今天在上海開幕,作為這次藝術展的合作國家,德國有26名藝術家參加。與其它藝術展不同的是,這裡參展的並非是畫廊經營者,而是藝術家本人直接展出自己的作品。

https://p.dw.com/p/43wM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的標誌

上海藝術沙龍的這次展覽結合了上海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藝術傳統。當年,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把沙龍文化帶到中國。他發表了德國女版畫家珂勒惠支的雜文和作品目錄,使中國人民認識了這位德國藝術家。這次,上海春季藝術沙龍中,珂勒惠支的版畫作品與黑塞的水彩畫、格拉斯的銅板畫以及克里斯托包裹柏林國會大廈的模型在一起,作為特種展覽展出。

這種形式的藝術展覽在中國還是第一次。在「與世紀對話、與一個國家對話」的標題下,共有26名德國藝術家展出了他們的作品。這次展覽的組織者、造型藝術家聯合會的邱瑞敏說,這是介紹藝術的一種新形式,藝術沙龍首先應該成為藝術家、藝術品商人、收藏家和批評家進行交流的論壇。

邱瑞敏在回顧上海藝術的發展過程時說:「過去幾十年,上海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文化領域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這裡是一片大干快上的氣氛。我們要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建立一個文化創新和頻繁交流的平台。」

藝術沙龍不僅僅為藝術家體現自己和走向市場服務,它首先要與對藝術感興趣的公眾對話。所以,藝術沙龍把提供國際藝術領域的訊息放在首位,這裡的資料中心有書籍和影片供觀眾閱讀和觀看。

在上海生活已兩年的德國畫家克呂特爾作為顧問參與了第一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的組織工作。他發現,當局對展品並沒有做很多的檢查。通常放影片要經過檢查部門才行,但是藝術沙龍順利地首次放映了紀錄片。這說明,自經濟開放以後,文化的開放正在進行。克呂特爾說,雖然能感受到還有障礙,但是障礙總能清除。

藝術沙龍準備的一項表演項目得以順利通過,也說明了政府部門對藝術的寬容。在為期五天的春季藝術沙龍中,德國的兩位藝術家將在一個塑料箱中通過手機對心靈問題進行交談。他們是柏林的藝術家鮑爾和邁耶爾,對中國觀眾來說,這是他們參觀藝術展過程中的高潮之一。

由於這次藝術展是造型藝術家自己展出,而沒有通過經營藝術品的商人,人們自然提出了「現代藝術在中國有沒有市場」的問題。確實,中國的收藏家主要購買中國藝術品,由於他們不知道歐洲藝術家的姓名、沒有跟蹤歐洲藝術的發展過程,所以他們對歐洲的藝術知之甚少。但是,克呂特爾對中國的現代藝術作品走向市場充滿了信心。他說,第一屆藝術沙龍上不可能出現銷售熱,但也許能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第一步。他希望,通過中德兩國藝術家的對話和合作為現代藝術作品銷售開創出一條道路。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門前矗立著25個塑料製成的柏林熊,這些兩米高的大熊是中國藝術家和上海德國小學的學生製成的,這些可愛的彩色柏林熊作為路標,為參觀藝術展的觀眾指示通往展覽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