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50年前的今天:「核不擴散條約」簽署

2018年7月1日

初衷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多一份安全:50年前美國、英國同當時的蘇聯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但核裁軍卻始終未能實現。

https://p.dw.com/p/30UEV
Deutschland US-Pershing II-Rakete in Mutlangen 1987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Schrad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伊朗應該得到原子彈"- 這是美國政治學者瓦爾慈(Kenneth Waltz)就伊朗核計劃做出的具有挑釁性的論斷。因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同伊朗簽署的核協議,對此的辯論突然間有了現實意義。伊朗政府威脅道,如果該協議失敗,德黑蘭將退出核不擴散協定。

撫今追昔,冷戰時代原子彈曾讓局勢發展到戰爭的邊緣。"每個男子,每位婦女,每個兒童,都生活在核武器這把絲線吊起的達摩克利斯利劍之下,每時每刻,這根絲都會斷裂,無論是出於偶然,還是錯打算盤或者就是瘋狂。"這是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在核軍備競賽的高峰期說的一番話。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於1968年7月1日同當時的蘇聯和英國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這個條約的目的是在鐵幕的兩邊都實現安全保障,直到今天,它都被作為全球性核裁軍的基礎文件。簽署這個協定的有核國家承擔削減其核武庫的義務,還沒有核武器的國家,則要放棄核武器,並在利用核技術方面展開合作。目前,190個國家承認這一條約,除最早的簽約核大國外,中國和法國也都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

Fliegerhorst Büchel Rheinland Pfalz Vor dem Eingang zur Hauptwache
德國也部屬有北約的核武器圖片來源: Imago/Sascha Ditscher

"核不擴散條約"的目標雖然明確,但實際貫徹時又是怎樣的呢?問題多多。原因之一,核武器保障了權力和影響力,沒有政府主動提出要限制它們。據估計目前世界上共有將近1.45萬枚核彈頭,其中6800枚在俄羅斯,6450在美國。

儘管如此,該協定生效後,許多國家放棄了軍事用途的核計劃,其中包括瑞典、巴西、白俄羅斯和伊朗。但與此同時,核技術在蔓延。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自1960年以來開發自己的核武器。以色列官方從未承認過自己擁有核武器。北韓則在2003年退出了該協定,此後不斷測試核武器。不清楚的是,在新加坡舉行的特金會能否改變這一狀況。

一些簽約國的行為也令人生疑,有核國家並未減少其庫存的核武器,相反,他們為核武的現代化進程注入大筆資金,專家估計,每年為核武器的研發投入大約900億歐元的資金。

Friedensnobelpreis 2017 an ICAN NGO Nukleare Abrüstung
北韓早已退出核不擴散協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政治學者瓦爾慈直到今天堅持他的觀點,即更多的核武器能夠穩定國際間的權力平衡,即"威懾的平衡"。沒有哪個理智的國家會進攻一個有核武器的國家,因為進攻者必須擔心自己會不會遭到對方毀滅性的襲擊。

另外有專家則堅決反對核武器。他們的論據是缺乏監控的可能:一旦核武器從國家流失、落到理性行為以及自身生存都不重要的恐怖組織手中,情形會是怎樣?

因此,至少有122個國家認為"核不擴散條約"還力度不夠,他們於2017年簽署了另一份"禁止核武器"的協定,該協定不僅禁止使用核武器,還禁止生產、擁有、儲藏以及部署核武器。遺憾的是,這份條約沒有實際效力,因為核武器擁有國如多個北約成員國以及其他有核國家都不承認這項協定。德國也不承認,因為在德國的領土上,作為威懾手段部署了北約的美制核武器。

李魚/樂然(天主教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