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Karl Marx 125. Todestag

Knipp, Kersten2008年3月14日

直到今天,卡爾-馬克思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資本主義批判家。他的著作給20世紀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帶來靈感,最終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蘇東集團。從此後,卡爾-馬克思的名字也同獨裁專制的概念聯繫在一起。實際上,馬克思在世時始終致力於與當時的專制制度相對抗,以至於後來他不得不逃離德國。在國外,馬克思撰寫了使他聞名於世的著作,儘管以他的名義進行的社會主義實驗早已宣告失敗。125年前的3月14日,卡爾-馬克思逝世於英國倫敦。德國之聲記者評述如下。

https://p.dw.com/p/DNaU
上海的馬克思恩格斯像圖片來源: DW/ Qi Li

"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

這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個章節。1848年,一場革命風暴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那一年,馬克思剛剛30歲。由於對德意志聯邦各國專制制度的批評,1845年,他不得不離開柏林前往布魯塞爾居住。其後他又先後前往巴黎和倫敦。對於哲學家、研究馬克思的專家沃爾夫岡.豪格來說,《共產黨宣言》以及馬克思其他著作中的一些觀察直到今天仍舊沒有失去它的現實性,"在《共產黨宣言》中有一些大段的章節,讀起來給人的感覺是,彷彿馬克思當年有一架時間機器,可以讓他飛到現代,描述今天發生的事情。對於生活在1847年馬克思的同時代人來說,這些肯定是很難想像的。" 馬克思是對資本主義最堅定的批判者。在工業革命的鼎盛時期,他得以觀察到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不但在英國和歐洲,也影響到整個世界,"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並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在倫敦度過了多年的記者生涯。他觀察人們生活的改變,尤其描述了經濟領域發生的革命性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困境和對生存的恐懼感。今天,人們驚嘆於他的分析如此適用於當前的事跡。在《共產黨宣言》中,他已經描述了今天人們所討論的一種現象:即中產階級對自身社會地位下降的擔憂,"以前的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所有這些階級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裡來了,有的是因為他們的小資本不足以經營大工業,經不起較大資本家的競爭;有的是因為他們的手藝已經被新的生產方法弄得不值錢了。無產階級的隊伍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
憑借薪水的低成本進行商品傾銷,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永不停息的尋找成本最低的生產地點:這些今天在"全球化"這一關鍵詞之下所談論的問題,其實早已為人所知。馬克思極富預見性的描述了這一發展趨勢。而它所導致的政治後果對馬克思而言也十分明確。沃爾夫岡,豪格說,這一後果可能極為危險。"如果打破這些薪水水準間的界限,就會導致整個社會體系崩潰,首先就會影響到向我們所生活的自由民主國家。因為,如果大多數人都不能受到合乎人的尊嚴的待遇,那麼他們也將對民主和自由權利嗤之以鼻。" 馬克思希望借助所謂"科學社會主義"來應對這些危險。在《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原理》等著作中,他為這一理論奠定了基礎。他的著作對19世紀和20世紀的工人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然也包括東歐、俄羅斯和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但是,1989年東歐解體證明他反對資本主義的理念並未生效。1883年3月14日,卡爾.馬克思在倫敦逝世。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