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Musik ist meine Religion"

2013年7月28日

搖滾樂壇傳奇人物吉米•亨德裡克斯,或義大利的吉娜•娜尼尼等眾多著名歌星都把音樂視為宗教,但他們未必是教徒,他們的粉絲也一樣。

https://p.dw.com/p/19DfV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Rick Stewart/Allsport

(德國之聲中文網)義大利女歌星吉娜‧娜尼尼(Gianna Nannini)不久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唱歌對我來說有如誦經。歌唱引領我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使我產生幸福感,也讓我的意識有所改變,我要與全世界分享這種感覺。但我不是教徒。"。

Flash-Galerie 25 Jahre Festival Rock am Ring
吉娜•娜尼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tin Athenstädt

吉娜此言道盡從吉米. 亨德裡克斯(Jimi Hendrix)到桑塔納(Santana)等眾多樂壇巨星的心聲:音樂演奏使他們的身、心、靈如花綻放,激情隨樂音一瀉千里。在此氛圍中,樂迷們受音樂的無形感染,也沉醉其中。來自瑞士的音樂理論家及心理學家瑪麗婭.施皮辛格(Maria Spychiger)解釋道:"音樂與宗教同源,能釋放難以言說的情感,使人獲得超然的形而上經驗。"

舞動翅膀的天使

自古以來音樂之於人類就具有一種靈性的力量。直到21世紀的今天,巫師舉行儀式也需要借助擊鼓或笛音輔助。音樂對土著人來說,不是娛樂而是通向神靈的媒介。

音樂在基督傳統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教會聖詠、巴赫管風琴聖樂到福音演唱,音樂已尋獲自己的語言來釋放悲嘆、歡呼、冥思及狂喜的情緒。

Wolkenengel
似真似幻圖片來源: Fotolia

帕德博恩(Paderborn)音樂心理學家干姆布裡斯(Heiner Gembris)這樣說道:"音樂有如天使舞動的翅膀,觸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體察超越這侷限世界某種不可企及的偉大….."

非宗教的靈性

音樂的宗教性一面,在西方世俗世界已漸趨邊緣化。與備受祖母輩崇敬的聖母瑪麗婭或聖神基督相比,年輕人更熱衷於崇拜流行樂壇的明星。從前人們在禮拜儀式及祈禱中經歷的宗教情感,現代年輕人可在演奏會中獲得類似體驗。音樂會成為他們尋求歡樂和慰籍的場所。

音樂理論家施皮辛格表示:"靈性並非呼之即來的東西,而是得之於存在文化中的某種元素。音樂在許多人的心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他們從中獲得人生方向和生命的意義。有人甚至通過音樂來調整他們對宗教的訴求。"

Classic Open Air am Gendarmenmarkt Berlin
音樂即宗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OP-EYE/Kriemann

酩酊樂聲中

36歲的樂迷伊麗莎白證實了專家的說法,她說:"過去我喜歡聽'謎'(Enigma,音樂團體),他們的樂曲輕柔,對我來說是純粹靈性的音樂,使我有沉浮於幾度空間的感覺"。今天她喜歡去搖滾音樂會,她說:"搖滾樂與靈性無關,但當幾百乃至幾千粉絲一同歡慶時,很難不受感染,這時我會像入魔了似的。

這種現象也可在電子音樂舞會中觀察到:年輕人隨著躁動、激越的節奏,扭擺、搖動著身軀,就像喝醉酒一樣。研究證明,電子音樂的節奏透過植物神經系統,對人的全身產生影響。音樂廳的主持人(DJs)善用這一認知,在播放樂曲時優先選用每分鐘節拍相同的唱碟。一個人在電子樂聲中舞動數小時之後,不知不覺就會進入一種恍惚的狀態。

Raver tanzen am Freitag (30.04.2004) bei der "Mayday" in der Westfalenhalle in Dortmund
電子音樂舞會圖片來源: dpa

音樂即宗教

在此情況下,不僅樂壇明星,甚至迪斯可舞廳主持人都可能成為正值青春成長期青少年們競相倣傚的,彷彿"神"一般的偶像。美國搖滾女歌星"粉紅佳人"(Pink)的經典名曲"God is a DJ"把話說到了點子上。

此外,在偶像的演唱會上,粉絲與粉絲之間也會生出一種彼此相屬的感覺。也有些粉絲團刻意通過某種形式、服裝和飾物來與其它音樂風格的愛好者做出區別。

明星製造工廠

藝術家的神秘化是市場營銷術上的重要一招。廣告商極力為藝術家打造出一種超人形象。

比如德國電視歌唱大賽"德國尋找超級歌星"(Deutschland sucht den Superstar)節目,喚起了無數年輕人的"明星夢",他們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像自己偶像那樣的"超人"。

Madonna Kreuz Konzert in Cardiff
瑪丹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宗教徒及挑釁者

宗教在明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德國著名流行歌手Xavier Naidoo是一位有宗教信仰的音樂家,他不僅將自己的信仰寫入歌詞,也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虔誠信仰基督教的Xavier Naidoo坦言每天祈禱兩次。

也有些藝術家利用宗教符號進行挑釁,例如美國流行樂壇大姐大瑪丹娜(Madonna)在手上繪畫耶穌聖痕(Wundmale Jesu),觸怒了梵蒂岡教廷,而她自己則將此視為女性解放的標誌。不容忽視的是,這種做法確有其巧妙的市場行銷作用。

仿宗教式的自我表演

另外,如美國天王歌星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偏好用火焰、誇張的燈光效果及激動人心的雷射秀裝點舞台。心理學家一致認為,置身其中的歌手,猶如降臨人間的救世主,演奏會變成了浮誇的音樂大秀,使用的象徵性手法,令人聯想起舊約聖經中親會上帝的場景。

粉絲們對這些分析不感興趣,重要的是,他們從中得到了樂趣。一名19歲的樂迷說:"我和同事去聽搖滾樂演奏會是一種解放,我們可以一飛沖天,整個一周的烏煙瘴氣以及與老闆的不愉快全都拋諸腦後,什麼都無所謂了!我有一種被接受的感覺,在屬於我自己的世界裡。

作者:Suzanne Cords 編譯:楊家華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