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遠東之虎」非洲獻慇勤所為何來?

石濤2015年1月5日

近年來,中國在非洲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受到國際輿論關注。《柏林報》在新年過後再次將目光投向中非關係。而《萊茵郵報》則報導了圍繞中國國家畫院的第一位德國研究員所引發的爭議。

https://p.dw.com/p/1EFIS
Südsudan Ausländische Arbeiter Chines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Tong Ji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將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修建一條總長超過1400公里的鐵路。該項工程投資總額高達130億美元,是中國迄今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德國《柏林報》刊登題為"給非洲的百億"(Milliarden für Afrika)的文章,以這一工程為例,分析中非關係的實質。

"中國早就超過美國和曾經的歐洲殖民國家,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千禧年初,中非貿易額還不到100億美元,而現在超過2000億美元,是當時的20倍。目前有大約2500家中國企業活躍在非洲大陸,100多萬中國人修鐵路、開飯店,即便是最偏遠內地的商店櫃台後面都有他們的身影。"

為了現實利益的"兄弟情誼"

文章作者指出,儘管非洲國家領導人們將中非關係比為"兄弟情誼",他們自己也知道,"遠東之虎"向非洲人獻慇勤,主要是為了確保得到那裡的資源,以繼續推動本國經濟擴張。中國尤其感興趣的是尼爾利亞、安哥拉以及南北蘇丹的石油,以及南非的白金和煤炭,剛果的稀有金屬和贊比亞的銅。

China Mine Bergbau Abbau Rohstoffe Afrika Ghana
中國在非洲許多地方開採礦產圖片來源: Imago

中國對非洲興趣日增,非洲國家領導人對此滿心歡喜。原因之一是,中國的需求推動了礦產資源的價格上漲。此外,中國與西方不同,並不把維持一定的人權標準作為先決條件。"不干涉它國內政"是北京常用的一句口號,而中國政府堅持這一原則,也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外界批評。非洲領導人也許對中國人"不干涉內政"的做法非常滿意,但其民眾卻並不一定這樣認為。

"大部分中國企業用國內勞力來完成建設工程,僅僅這件事情就讓許多非洲人感到惱火。這樣一來,既無法改善普遍存在的失業問題,也沒有得到技術轉讓。而在中國企業確實招募當地人的採礦業等領域,勞動條件往往非常糟糕:贊比亞銅礦的中方管理人員和非洲礦工之間已經多次發生導致人員死亡的衝突事件。"

中國畫院的第一位德籍研究員

德國馬爾卡斯滕藝術家協會(Künstlerverein Malkasten)主席羅伯特‧哈特曼(Robert Hartmann)成為中國國家畫院首位德國籍研究院。這一消息在中國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但德國《萊茵郵報》(Rheinische Post)卻刊發專文"中國學員的一個杜塞道夫人"(Ein Düsseldorfer für Chinas Akademie),講述了這件事情所引起的爭議。

哈特曼表示,自己長期參與中國與德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項目。他在中國參加集體畫展,同時也邀請中國客人到馬爾卡斯滕藝術家協會舉辦演講。有人徵求他的意見,是否願意加入中國國家畫院,作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名德國人。

哈特曼明確表示,自己是一名藝術家,而非政客。他選擇接受這項榮譽。哈特曼強調,讓他感興趣的並非中國藝術市場,而是古老文化和現代狀態的相互聯繫。

在中國融洽相處的秘訣

"這一切聽起來都有些童話意味,如同中國並非一個集權國家,那裡的政治異議人士無需擔心受到壓制。哈特曼透露了在中國如何相處融洽的秘密:也就是僅僅抓住深植在中國文化和歷史中的傳統習慣。"

Porträt - Ai Weiwei
"中國人也守這套規矩,除了藝術家和異議人士艾未未。」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這些"傳統習慣"的一個例子便是,在展覽開幕式發言時,首先要對藝術作品、藝術家以及展覽能夠舉辦的周邊條件大加贊賞一番,然後才能講一些具有批評性的話。那些德國生意人早就熟知這一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中國人也守這套規矩,除了藝術家和異議人士艾未未。而哈特曼則認為,艾未未的藝術和政治行為根本不是針對本國民眾,而是直接指向西方。因此艾未未在德國成為了最著名的中國藝術家,而同時卻在國內司法機關那裡招致諸多麻煩。"

[本文內容摘編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