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路透:中美舉行核會談 中方稱對台不訴諸核武

2024年6月21日

中國一貫主張其核武力量維持在「國安所需的最低水準」,但美國擔憂,若台海兩岸開戰,中國還是可能動用核武器。對此,中方在最近的一場半官方會議上聲稱,在台灣問題上不會訴諸核武。

https://p.dw.com/p/4hL1D
圖為2019年10月1日,東風41導彈在中國建國70週年的活動上亮相。(資料照)
圖為2019年10月1日,東風41導彈在中國建國70週年的活動上亮相。(資料照)圖片來源: Zhang Haofu/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週五(6月21日)獨家報導,今年3月,美國和中國在上海時隔5年首度舉辦了半官方的核武會談;據2位美方代表說法,中方稱在台灣問題上不會訴諸核武器。

會談的美方代表、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核武政策學者桑托羅(David Santoro)說:「中方告訴美方,他們完全有信心,認為中國即使不用核武,也有能力打贏一場對台灣的傳統戰爭。」

根據中國外交部多次重申的說法,中國「始終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核武器……始終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準」。

儘管如此,有分析認為這是有先決條件的,也有人擔心中國還是可能動用核武對付台灣的盟友。美國國防部去年10月曾提出分析指,在台海兩岸爆發一場傳統戰爭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吞敗、威脅到中共統治,那麼中國也會考慮動用核武器,以恢復嚇阻能力。

面對中國威脅 台灣導彈足夠自衛嗎?

中國不會率先使用核武?

桑托羅指出,美國想知道中國是否仍堅守「不率先使用」和「最低嚇阻」核武政策。據他引述,中方說:「什麼都沒變,一切照舊,你們太誇大了。」中方還稱,中國對於跟美國在核武領域達到勢均力敵、甚至超前美國,並沒有興趣。

另一位美方代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PI)學者莫裡斯(Lyle Morris)證實了桑托羅的描述。

莫裡斯說,中方認為其面對美國攻擊的反擊能力還不夠,並且主張其擴張武器庫是以「嚇阻」為基礎的軍事現代化,為的是因應美國在飛彈防禦系統、監控能力的進步,以及美國與盟友的關係加強等各種局勢進展。

在印太安全局勢日益緊張之際,美國、英國與澳洲2021年成立同盟(AUKUS,又稱奧庫斯),去年3月進一步宣佈澳洲向美國購買核潛艦的協議,且英美將向澳洲共享技術、協助其打造新型核潛艦。

此外,美國、韓國去年4月發佈《華盛頓宣言》,強化美韓安保,也成立磋商小組,以利雙方協調、因應可能的核武攻擊。對於上述局勢,中國批評美方「挑動陣營對抗」、「引發嚴重核擴散風險」。

美憂中國擴張核武庫

據路透社報導,3月的美中核武對談為期2天,美方派出6人,包含學者和前官員;中方的代表則包含解放軍的前軍官。事實上,這場會談屬於「二軌對話」,參與者通常是權威專家,但不直接參與當前政策制定;政府與政府之間的談判則稱為「一軌對話」。

報導稱,美國國務院對此會談知情,但並未參與;一名發言人表示,這樣的討論可能是「有益」的,但無法取代正式的談判。中方代表和中國國防部並未回應置評請求。

美中兩國去年11月曾短暫重啟政府間的核武談判,但自此便陷入停滯。主管軍控事務的美國官員詹金斯(Bonnie Jenkins)5月在國會指出,美國去年在正式會議上曾針對降低核武風險提出方案,但中方並未回應。

在3月的二軌會議上,美方代表也稱中方並未談及中國在核武現代化方面的具體細節。一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對於中國擴張核武庫一事,北京拒絕參與實質討論,因此引人質疑其「本來就很模糊」的「不率先使用核武」政策。

中國的武器庫如今包含反艦巡弋飛彈、轟炸機、洲際彈道飛彈、潛艦等;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核武政策學者阿爾伯克(William Alberque)認為,這已經超過中方所說的「維持國安所需的最低水準」。

在阿爾伯克看來,中國正是藉由維持「風險與不透明」,削弱美國的核武優勢;對中國而言,「沒有必要」展開建設性的談話。

阿爾伯克並未參與3月的美中二軌對話;在美中關係陷入僵局之際,他認為這樣的對談是有幫助的。在涉及核武的議題上,「重要的是完全不抱任何期待、繼續跟中國溝通」。

中國帶來的核武風險有多高?

美國國防部去年的「中國軍力報告」推估,中國已有500多枚作戰可用的核彈頭,而且到2030年之前可能超過1000枚。

當時,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所長蘇紫雲曾告訴DW,中國核彈頭的增長「的確是比較快一點」。中國過去對外主張維持最低限度的核武力量,但蘇紫雲分析,北京欲把核彈頭數量翻5倍到達1500枚的規模,可見正從「核嚇阻」走向「核脅迫」的目標。

現階段,全球共有9個擁核國,包含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及以色列。目前可用的核彈頭數目最多的是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有1770枚和1710枚。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6月的最新報告,中國擴大核武庫的步調,比其他國家都來得快;此外,依現在的發展,中國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總數可能在未來10年內超越美國和俄羅斯。報告估計,中國當前有238枚洲際彈道飛彈,美國有800枚,俄羅斯有1244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目標是在2049年把解放軍打造成「世界一流」,此前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與軍隊現代化」。

自2020年起,中國加大力道推動軍事現代化,除了研發新一代的彈道飛彈潛艦,也在測試高超音速武器,並舉行配備核武的定期海上巡邏。

另一方面,中國的軍費支出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今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公佈今年的軍費提高到1.67萬億人民幣,增幅為7.2%。在習近平任期之初的2013年,中國軍費約7200億元人民幣,如今已增加1倍以上。

Infografik Militärausgaben im Pazifik ZH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