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貿易戰開打 中美上半年進出口增加

2018年7月13日

今年1-6月,中美進出口、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都有增加。分析認為,一些零售商為避免貿易戰激化帶來成本上升,而加快了訂單進度。

https://p.dw.com/p/31Mvl
Peking Donald Trump Xi Jinping
中美貿易戰傳出高層有意進行新一輪的雙邊談判。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N. Asfouri

(德國之聲中文網) 據路透社周五報導,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加13.6%,從美國進口同期增加11.8%。

另有數據顯示,6月,中國向美國港口的船運量高於預期,意味著一些零售商加快訂單進度,以避免貿易戰激化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消費品成本上漲。

1-6月,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增加至1337.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175.1億美元。

6月,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增加至創紀錄的289.7億美元。5月為245.8億美元。

中美喊話再談判 

此前,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周四 (7/12) 要美國應該先把對著中國的槍放下,並呼籲美國官員進行新一輪雙邊談判,以解決貿易衝突。

他說:「任何會談要能成功,一方必須先把對著對方腦袋的槍放下來。」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卿則說:「只要中國做出結構性的改變,政府和我任何時候都可以跟他們談。」

王受文代表中國出席世界貿易組織(WTO)政策檢討會議。他指控美國是「貿易惡霸」,並說川普的作為「不利美國企業、美國消費者和美國勞工」。他強調只有美國信守諾言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會談。

他也指出,是美國「點燃戰火」,中國必須自衛。

中美6月初舉行第三輪正式談判,當時未能達成協議。王受文在日內瓦告訴記者:「我們曾舉行會談,而且有好的進展,但有一方無視這些進展,逕行展開貿易戰。」

USA Sojabohnen
雖然中美「大豆之戰」表現打得激烈,但傳出中國為了避免糧食危機私下給美國大豆商補貼。圖片來源: Reuters/File Photo/T. Gannam

關稅引發「大豆戰」  

今年,中國改變進口結構,降低大豆從美國進口的比例。但是總體而言,美國大豆的銷量不降反增,導致價格崩盤。

分析發現,今年到目前為止,美國大豆期貨中,中國只佔了17%,低於過去十年平均的60%。

然而,即使中國購買比例降低,所有進口商對下一批美國大豆作物到6月預購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達到了127%,約800萬噸。

據路透社對政府數據的分析顯示,這個現象起因於美國大豆受中國報復性關稅影響,市場價格下跌。美國大豆價格在6週內下跌了17%,是近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的進口商都紛紛囤積美國大豆。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墨西哥、巴基斯坦和泰國的進口商都爭相搶購。

中國官媒央視報導,中糧和中儲糧集團表示,中國近年大豆採購渠道日趨多元化,貿易戰對中國大豆市場的影響有限。

例如,中國改從巴西進口大豆,導致巴西大豆價格上漲。

近年來,美國豆農紛紛擴種大豆,突如其來的中美貿易之爭,令他們損失慘重。這顯得中國市場對美國格外重要。

中國美企怎麼說

根據上海美國商會周四公佈的中國經濟環境調查報告,69%的受訪公司反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只有8.5%表示支持。

這份報告也顯示中國美企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態度。

就政策環境來看,41.5%的受訪企業贊成將投資互惠換取更大市場準入,较2017年40.3%多。但是反對比例也從8.6%增加幾乎兩倍,到15.7%。

內容提到,最常遭到施壓要求技術轉移的是中國認為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行業,包括航太(44%)和化學品(41%)。 總體而言,21%的企業面臨這樣的壓力。

另外,有36%的公司表示他們希望間接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BRI),29%的公司表示他們不會從中獲益,只有16%的公司認為他們將直接受益於中國雄心勃勃的跨洲基礎設施發展計劃。

中國製造2025被48%的受訪者視為創造收入的機會。 24%持否定態度。

夏立民/羅法  (路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