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德國,踏上新的征程

Marcel Fürstenau
2021年11月25日

社民黨、綠黨以及自民黨就組建紅黃綠聯合政府達成了共識。德國之聲評論員 Marcel Fürstenau認為,執政聯盟提出的新口號"勇於進步"令人有理由產生期盼。

https://p.dw.com/p/43Srp
Deutschland Symbolbild Koalition
圖片來源: Sascha Steinach/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將很快擁有一個聯合政府,該政府的政黨組合在聯邦層面上還從未出現過。主導這一聯合政府的將是社會民主黨,該黨在聯邦大選中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勝利。社民黨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工人運動。社民黨在其漫長的歷史中,曾多次成為德國社會大膽變革的推動力量。

本世紀初,社民黨同其聯合執政夥伴綠黨一道,推出'2010議事日程',對德國僵化的就業、福利以及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現代化改革。這一刮骨療毒的改革進程,使當時被稱為"歐洲病夫"的德國至少在經濟層面上獲得了新生。此後,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經濟又恢復了活力,得以重新扮演起了歐洲經濟火車頭的角色。

三黨聯合 各有千秋

毫無疑問,這場激進的變革也對很多人造成了衝擊。德國社會中的相對貧困現象非常嚴重,擁有數量驚人的低薪階層。即將上任的紅黃綠聯合政府將嘗試改變這一現象,具體舉措包括將最低薪水提升至每小時12歐元。這也是社民黨在選戰中提出的核心承諾,即將接替梅克爾成為新一任德國總理的肖爾茨兌現諾言後,將會有大約一千萬人直接獲益。

提升最低薪水本來眾望所歸,但組閣談判中,這項主張仍引起了爭議。推崇市場經濟的自民黨本不贊同政府干預企業的薪資自由決策權。但作為補償,自民黨得以將該黨另一項主張寫進聯合執政協定,即堅持憲法中所規定的債務封頂原則。而綠黨在聯合執政協定中留下的痕跡更是隨處可見,那就是氣候保護。例如在綠黨的堅持之下,執政聯盟已經同意將退出煤電的日期從2038年提前至2030年。

建立防疫指揮部是個好主意

參與聯合執政的紅黃綠三黨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妥協意願和靈活性。對於今後的德國、歐洲以及全球政治,各個政黨都提出了各自雄心勃勃的施政綱領,而為了實現這些施政綱領,他們今後也將需要尋求執政夥伴之外、甚至聯邦議院之外的廣泛支持。在德國國內,執政聯盟必須盡快將競選承諾輔助實施。有關成立防疫專家指揮部的主張,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聯合執政協定中有關外交、安全、國防以及發展政策的章節,讀起來似乎更多是良好的願望。加強歐盟的行動力和內部團結,也曾是梅克爾16年總理生涯的重要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談何容易,英國退歐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而波蘭和匈牙利等國在法治國家建設中所反映出的差距,更顯示歐盟的向心力在減弱,而離心力卻在增強。

Deutschland | Vorstellung des Koalitionsvertrags
三個政黨都在聯合執政協定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肖爾茨是德國歐洲政策連貫性的保障

在歐洲一體化發展的崎嶇道路上,新的德國政府既要擁有極高的政治敏銳,還要表現出強大的行動力。在對待西巴爾干六國的問題上,尤為如此。上述六國都希望加入歐盟大家庭。聯合執政協定中寫道,今後德國將本著"服務與理解"的精神承擔起對歐盟的傳統責任,聽起來很不錯。鑑於肖爾茨在梅克爾任內就擔任過副總理,因此德國的歐洲政策保持連貫性,是有保障的。

這種連貫性同樣也適用於同北約和美國的關係。鑑於阿富汗的慘痛經歷,雙邊加強政治合作顯然是件意義重大的事情。

沿著布蘭特的腳印

在對待中國、俄羅斯以及土耳其等國的問題上,鑑於過去幾年當中同上述國家的關係不斷趨於緊張化,執政聯盟現在要做的是:敦促上述國家保障人權,但同時保留溝通渠道。面對來自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挑戰,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似乎已經奠定了聯合執政的基礎。

聯合執政協定的主題是"勇於取得更大進步",這同當年社民黨總理布蘭特提出的口號"勇於推動更多民主"非常接近,這也絕非偶然。1969年,社民黨同自民黨聯合執政時提出"勇於推動更多民主"的口號,逐步實現了德國社會的變革,並在國際舞台上推動了德國同共產黨陣營關係的緩解。

認同民主 推動變革

執政聯盟形容自己是一個"推動民主、公平和持久性的聯盟",這其實也反映出了三個政黨的自我認同:自民黨推崇自由,社民黨強調公正,而綠黨則注重可持續性發展。民主、公正和持續性發展,聽上去都是很動聽的詞匯,會有人對這樣的主張提出異議嗎?只有那些在德國內外主張民族主義、閉關鎖國以及專制政治的人,才會提出異議。遺憾的是,這樣的人仍大有人在。而以認同民主和推動變革的自信姿態對這些人大聲說不,顯然是來自德國的一個良好訊號。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