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總理府與外交部的對華政策分歧

2007年10月27日

梅克爾總理會見達賴喇嘛之後,德中關係像時下季節,一片秋風掃落葉的瑟瑟之聲。明鏡周刊的文章把梅克爾與其前任施羅德的外交政策做了一番比較後談到了總理和外交部的分歧:

https://p.dw.com/p/Bx8v
北京歡迎你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目前與中國人甚至無法進行爭論了。出自對會見達賴喇嘛的憤怒,北京幾乎拒絕與德國人的任何會晤,其中有十二月的人權對話、各種早晚餐會和展覽會。德國外交界人士說,至少在2009年德國大選之前,北京不會給柏林好臉色看。

與東方大國的爭端導致了大聯合政府內的不和:一方是總理府,另一方是外交部。爭執的問題是,與俄羅斯和中國對立時應如何掌握正確的尺度,是否應公開抨擊威權國家的弊端,還是最好關起門來進行。但是陣線並不十分明朗,因為梅克爾總理並不認為經濟利益無關緊要,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也不把人權問題束之高閣,他們都把俄羅斯和中國視為解決國際衝突的重要夥伴。

與這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著干就無法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或科索沃衝突。只有中國能對北韓、緬甸或蘇丹獨裁政權起到溫和影響,然而在具體做法上,出現了分歧:外交部長主張留有情面,總理則要開誠布公。梅克爾認為,以明確的語言說出來沒有壞處,施泰因邁爾則認為這樣做沒有任何好處。」

經濟周刊報導說,中國官方代表拒絕參加聯盟黨議會黨團周五召開的德國未來亞洲政策大型研討會。十一月中旬黑森州和法蘭克福市聯合舉辦的德中經濟論壇將有聯邦經濟部長格羅斯和經濟金融界高級人士參加,而中國貴賓的席位將空無一人。經濟周刊列舉了以上事例認為,這是「中國人在反擊,德國希望中國政府短暫生氣後會恢復正常的希望落空了」,這對德國經濟界是一大打擊:

「過多公開爭論人權問題將影響商務,沒有一名經濟界高級人士會同意這樣的做法。現在,梅克爾迫使德國企業面對難以回答的問題:為了民主和人權的政策,德國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企業必須從屬於德國外交政策的新重點嗎?

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巴斯夫公司總裁哈姆布萊希特在商報上非同尋常地明確批評梅克爾總理不在柏林某個中立地點、而在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在總理府拜訪總理絕不會視為私人交換看法。』哈姆布萊希特說,那些經濟受到政府大力控制的國家會在不批評自己的國家中尋找新的供貨廠家,這句話說出了許多德國出口業負責人心中的憂慮,因為在東歐、中亞和中國的一些經濟領域中,國家仍然起著強大的傳統作用或日益增長的影響。」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