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目光投向北京 關注2008年奧運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1日

當奧運聖火在雅典熄滅以後,所有目光都轉向了中國的首都——北京。人們想知道,中國在2008年將如何表現。為了提前做好準備,63歲的鄭女士重新背上書包走進了學校。

https://p.dw.com/p/5W0g
北京離綠色奧運的目標還很遙遠圖片來源: AP

2004年8月31日,鄭景華(音)過完了她的63歲生日。這個周末她要重新背上書包,去北京一所中學參加「奧林匹克英語班」。鄭女士說,「世界各地的人都要來我們這裡做客,我當然要事先準備一下。」鄭女士的話代表了很多中國人的想法。當奧運聖火在雅典熄滅以後,所有目光都轉向了中國的首都——北京。人們都想知道,中國在2008年將如何表現。

2008年對中國經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德意志銀行國民經濟學家,諾伯特—瓦爾特(音)在訪問亞洲時說:「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中國不會暴露出什麼問題。但是此後,人們不能排除在房地產方面會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到那時中國可能會施行經濟硬著陸。」

進入中國市場的好時機

雅典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好的學習機會。他們不僅可以學習雅典的成功之處,也可以借鑑雅典的失敗之處。據媒體報導,無論是飲食供應還是體育館裡的金屬探測器,甚至連奧運村裡出售的安全套中國人都感興趣。而奧運會的老贊助商們也紛紛在雅典拜訪了中國代表團。對這些大企業來說,2008年奧運會是難得的打入中國市場的好機會。2006年,中國還可以從德國舉辦的足球世界盃上再學習一些經驗。之後就真正輪到他們上場了。

人們對2008年奧運會寄予了很大期望。高勝集團國民經濟學家弗萊得—胡(音)早在2001年7月就曾表示:「承辦奧運會將使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提高0.3%。奧運帶來的經濟效應在2008年以後還將繼續。」

北京現在並沒有放慢發展的腳步。恰恰相反,為了實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目標,這個幾千萬人的大都市裡,到處都是工地。

離綠色奧運還很遙遠

現在人們對北京的交通阻塞,施工噪音和汽車繞行規定感到不滿。不過,這些情況都應該因為奧運會而得到改善。以交通為例,為了擴建地鐵線路,北京已經投入了六百至八百萬美元。顯而易見,西門子等德國大企業希望能借此機會賺上一筆。另外,北京要新建318公里的公路,其中50公里是市內高速公路。建好以後,半小時內開車橫穿北京將成為可能。

目前北京的七萬多輛計程車將在2008年以前全部配上無線電話及汽車導航系統。2007年,70%的出租汽車和90%的公共汽車將使用環保燃料,以緩解北京的空氣污染。另外北京還要增加14個污水處理設備,2008年,一半的污水可以經過處理得到重新使用。最新出版的《奧運漢語100句》裡有很多這樣的讚美之辭:「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北京更美麗了。」但是今年春天在北京經歷過沙塵暴的人都知道,北京離「綠色奧運」的目標還相差很遠。

組織者需要踩煞車

中國人不怕挑戰,他們喜歡迎接挑戰。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高斯帕8月中旬對中國提出勸阻:「你們是在燒錢。你們花的一些錢是沒有必要的。」這是國際奧委會首次對主辦國提出節省開支的要求。北京本來承諾,所有體育場館將在2006年底以前完工。現在這個期限被推遲到了2007年。

人們現在對中國的經濟過熱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感到擔憂。北京奧運場館的設計者也受到了這種大環境的影響。北京奧運場館在民間被稱作「鳥巢」,耗資3600萬美元。中國學者指責其建築材料過於昂貴。香港報紙對此進行的報導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重視。中國政府發出指示,要求奧運會的組織者不能總採用外國的昂貴項目。

中國政府採取懷柔政策

不久前,計劃耗資50億人民幣的中央電視台新辦公樓項目沒有通過批准。按計劃,這座新樓將成為北京最高的建築。到目前為止,有90個建築計劃直接與2008年奧運會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奧林匹克公園」的擴建項目。「奧林匹克公園」佔地1135畝,裡面有37個體育場館,其中22個為新建場館,另外15個經過了擴建或改建。奧運會的大部分比賽將在這裡舉行。僅修建北京奧運村就花費了4億美元。

奧運村在2008年比賽結束以後,會提供給中國的中產階級使用。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則利用奧運會施行懷柔政策。目前香港很多人對大陸不滿,9月12日的香港選舉有可能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北京代表團將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於下周簽署一份一攬子合同。裡面涉及大約100個項目,120億美元。

除了香港公司,很多中國企業也嘗到了奧運會的甜頭。李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李寧在1984年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了6枚獎牌。現在以他名字命名的體育用品已經成為中國最著名的體育品牌之一。6月中,這個品牌在香港上市以後為李寧帶來了700萬美元。李寧打算利用這筆錢投資到中國內陸地區,和阿迪達斯,耐吉,銳步等外國品牌進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