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香港「六四」——個人記憶不滅,集體記憶堪憂

2023年6月4日

有評論認為,要完全100%抹走香港的六四記憶,其實是極其困難的事。然而,過去兩三年,國家高壓達到相當程度,妨礙了六四論述,影響了集體記憶。

https://p.dw.com/p/4SAn6
Hongkong | Demonstration Pro-Demokratie-Bewegung
如今,香港維園紀念六四的這一幕難以重演(資料圖片:2011年6月4日)圖片來源: Alex Hofford/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專訪李立峰: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峰接受記者李慧筠、符雨欣採訪時說,要完全100%抹走香港的六四記憶,其實是極其困難的事。任何社會都有保留一種記憶的能力,就算多細小也好,保留少少記憶的能力,加上香港的國際網路和連結。過往是很大規模,全社會的一種紀念。現在氣氛不同,它不再是一種Dominant memory,但作為實際存在的一群,至少為數絕對不少的香港人,甚至超過一半香港人,他仍然記得的事。

李立峰認為,從學術的角度說,如果沒有公開講或行動,甚至不能稱為集體記憶。因為集體記憶不是說你記得、我記得就叫集體記憶。在香港社會,過去從1990到2019年,六四是一個好強的集體記憶,是因為大家真的會講,它佔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香港現在的狀態當然是很難所謂很完整地論述一件事,紀念,是唯一可以說得出口的東西。過去兩三年,國家高壓達到相當程度,妨礙了六四去論述。

Hongkong Jahrestag des Massakers vom 4. Juni
今年6月3日的香港,維園附近警察逮捕行為藝術表演者圖片來源: YAN ZHAO/AFP/Getty Images

"六四精神將以不同形式留存在所有人心中"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六四到了,四通橋不見了》,作者張瓊音說,回顧過往,不論是六四事件、四通橋反習事件、白紙運動,還是烏魯木齊大火後,被拆除的"烏魯木齊中路"路牌,都證明了中共當局越是用盡各種手段欲抹滅這些民眾人民反抗的歷史的行為,越是表明中共當局對於人民反抗其實是存在著恐懼,且一味認為僅要透過蠻橫霸道的消除在場事物便能消除群體記憶,此種愚蠢行為反而越發提醒了大眾在此地此景曾經發生過的事跡。亦正是因為如此,六四事件方能在歷經中共政府多年來持續加大各項管控力度後,依舊深植人民心底的原因。

文章說,34年後的今日,香港也在國安法及反送中過後嚴禁舉辦六四悼念活動,儘管如今在中共內地,不可告人的6月4日已變成"5月35日",可六四精神依舊存在台灣、美國及世界各地。且時至今日,中共政府從未公佈鎮壓行動的死亡人數,六四精神將以不同形式留存在所有人心中,更是無論中共當局多想抹滅也抹滅不了的血腥歷史。

"六四的哀悼與紀念,是個進行式"

位於華盛頓的網路媒體"歪腦"發表文章《台灣的34六四紀念詮釋史:從"血脈相連"、"中國人權"到"對抗暴政"》,作者Ruta寫道,在台灣怎麼詮釋六四晚會,其實也是一場詮釋權的不斷復寫與延異。往年報導顯示,在六四紀念中,有輿論強調"兩岸同胞手足情",有人論述"抗中保台的必要性",也有人從中哀悼各自民族的歷史傷痛--六四從最初的事件,意義不斷向外擴散。

文章引述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林欣怡的話說,從香港反送中、到白紙運動,六四晚會不斷長出新的意義,這是好事。當不斷有新的論述近來,才代表這個抵抗運動才依然是進行當中。只要是參與者,都不會希望一個運動最終成為"斷層",與其讓六四隻是個象徵,我們更希望六四的哀悼與紀念,是個進行式。所有新加入的團體都應該要成為抵抗的養分──因為他們所經歷的每個記憶、每個經驗,也都是真實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