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若悲傷不自由,則悼念無意義

張平(摘編)
2020年5月18日

有評論指出,在中國,不僅是言行不能踰矩,民眾的情緒表達也必須符合當局的步調,這是國定版記憶的強勢植入,若悲傷不自由,則悼念無意義。

https://p.dw.com/p/3cNdn
China Wuhan Flughafen Rührung vor Abreise
圖片來源: AFP/H. Retamal

(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把口水當眼淚--疫情之下的黑白景觀》,作者秦膽說, 在中國,不僅是言行不能踰矩,民眾的情緒表達也必須符合當局的步調,對於重大事件的情緒不與當局同調,"不該悲傷時悲傷", "不該喜悅時喜悅",後果可能相當嚴重。這種一元化的權力結構試圖把權力的觸角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控制民眾生活包括思想、情緒、意識在內的方方面面,如墨索裡尼所言"任何事物均在國家之內,無一事物能在國家之外,亦無一事物能違抗國家"。

作者認為,這也是國定版記憶的強勢植入,借由一次大規模的國家悼念活動,復蓋此前林林總總的私人紀念與記憶,若干年後的回憶裡,大概率出現的是國定版的多難興邦或是英雄事跡。民眾不管是否情願,是否發自內心,都得把口水當眼淚,帶著悲情的面具參與國定的哀悼表演,在廉價的符號堆砌中走完過場,表演之後,一切如常,沒有道歉,沒有問責,也沒有改進,從前是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現在則是若悲傷不自由,則悼念無意義。

Buchcover: Wuhan Diary: Tagebuch von Fang Fang
方方日記德文版封面圖片來源: HOFFMANN UND CAMPE VERLAG

方方戰爭:新世代的話語比上一輩更加陳舊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方方戰爭:"遞刀論"的舊答案和新問題》,作者來福認為,"難道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為讓自己生活得輕鬆,就可以不幫助他們這些枉死者追責嗎?"這樣的句子已經是方方《武漢日記》中相對最激烈的言論,但是跟十年前體制內改革派的言論相比,都不算出格。

作者認為,方方的困境,在於她面對的新世代,是真正把官方的意識形態內化為自身問題意識的一代。他們舉報方方和詩人王小妮,熟練地定罪,"顏色革命"、"境外勢力"、"帝國主義",並非圖一時嘴快,而是真心相信如此。光怪陸離之處在於,新的世代承接的話語體系比上一輩人更為陳舊,更接近1950、60年代的中國(例如一個基層年輕警察引用《毛選》痛批方方),但是從全世界民粹嶄露頭角的潮流看,他們毫無疑問又是新的。

文章說,這場由方方日記引起的輿論風波,回蕩出的是越來越國家主義的青年聲音。而隨著年輕一代對批評政府的聲音愈加敏感、對鬥爭經驗的愈加熟練,思想光譜上無論什麼顏色的人,可能都將不得不以對國家的絕對讚美,來換取自己未來的安全。

監警會報告正好反映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必要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黑警豈是監警會與林鄭能漂白》,作者李平說,"7.21唔見人、8.31打死人、10.1槍殺人、11.4阻救人、雙11狂殺人",這是港人對黑警的強烈控訴,但本周出爐的監警會報告對五大事件或輕描淡寫,或指為傳言,或隻字不提,根本沒有追究警員濫暴、調查警黑勾結之意,只有替黑警漂白之心。對監警會本來就沒有期望,但報告無視眾目睽睽的事實與沸反盈天的民意,淪為撐警報告,正正反映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何等必要,正正反映林鄭月娥的獨立檢討委員會是何等廢物,正正反映反黑警的訴求在後抗疫時期是何等重要。

文章說,監警會不只是無牙老虎,對黑警濫權濫暴毫無約束力、懲戒力,更淪為撐警會,以小罵大幫忙的方式,替警隊漂白,替林鄭政府卸責。林鄭月娥更是迄今不知反省,只想文過飾非,甚至諉過示威者。作者懷疑:只要良心、尊嚴尚存,社會賢達豈會甘心成為林鄭政府和警隊的佈景板、遮醜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